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
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易明心理咨询网 >> 心理咨询 >> 两性婚姻家庭问答 >> 就音乐《死了都要爱》与某咨询师商榷
CCR:《死了都要爱》,轮回的根源
西山:很难不同意楼主的观点,呵呵,但有话要说
我读了歌词,听了歌,感受到现代人灵魂的挣扎和向着自然存在回归的努力。这歌非但不是消极的,相反,很积极,折射出生命潜能冲天的高亢和生存意志的抗争,也不乏真爱颤动的委婉温柔,唱出了饱受社会规范和角色期待挤压的年轻人的心声。当然,歌声中蕴含的愤怒、不合作和执着顽固,会让一些社会头面人士不舒服,让一些家长担忧,让一些刚入门的方外修真之人滋生悲悯情怀而唉声叹气。
80后、90后的孩子们是怎么长大的?作为咨询师的我们不可能不了解吧?从我们自己的子女身上,就能观察和体验到他们承受的不正当的压力和痛苦。物质生活优裕的城市的孩子还可能要承受不恰当的溺爱和过度保护带来的问题。在他们生命潜能的河川里,社会和家庭不知道设置了多么厚的水泥堤坝,加了多少道闸门,丢进去多少沙袋……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要求成为最好的学生,并被灌输和恐吓说生存是多么凶险,社会有多么残酷,贪玩有多么罪恶,20岁发情还被斥为早恋,网吧是万恶之渊薮……这首歌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门,给无聊的生活一记耳光,让心灵得到滋养,尽管这养分中参杂了些许辛辣口味,不是过去年代老一辈的敦厚风格。当然,要声明一下,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处于这样的境地,社会已经很多元很开放了。
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为什么宁死也要爱?为什么要痛快?就是因为阻拦太多,压力太大,不能尽情宣泄表达。
把每天当成是末日来相爱/一分一秒都美到泪水掉下来——相爱已经变成奢侈难得,被禁止,才会把每天当末日,珍惜每分每秒,并创造极致的美妙。
不理会别人是看好或看坏/只要你勇敢跟我来——年轻人需要排除多少评价和议论?特别是长期灌输而内化了的部分,严重阻扰了情感的深度沉浸的可能。有些年轻人情感因此而肤浅、淡漠。
爱,不用刻意安排/凭感觉去亲吻相拥就会很愉快——这种自然的、本真的感觉可能会被人误会为浅薄和动物性,因为中国人讲究所谓的“含蓄”美。不用分析,大家能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含蓄美了两千年,但《诗经》里不是这样的,“狂童之狂也且”!
享受现在,别一开怀就怕受伤害/许多奇迹我们相信才会存在——你知道现代人头脑中有多少威胁性想象吗?比狩猎时代的猎人要多一百倍!虽然不用害怕被老虎吃掉了。不敢享受,不会爱,感觉自己不配获得快乐,生活充满忧惧,这样的个案我们经常接触到。至于不会幻想、不敢做梦、不相信奇迹、不好奇等等这种违背人类童真天性的性情,则是“正常人”的特点,而那些爱幻想、常做梦、风格另类、思维奔逸的才俊之士反而成了精神分析的病人。
楼主也是荣格派的传人(申门弟子),须知人天生有自我实现的宝贵动力。现代年轻人用这样的歌声表达他们自己,可以看到生命潜能在成堆的情结中冲突而出的艰难和勇气,而不是被情结吞噬了的异化。也许我们的工作应该放在帮助他们更加自然地放声歌唱上面,而不是评价他们的歌声?商榷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