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59|回复: 0

心理剧(转载自中德心理医院网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8 20: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剧基本要素
一般而言,心理剧必须具备六项基本要素:导演、主角、舞台、替身、辅角与观众。以下大略叙述此六个要素在心理剧中的运作要领。
1. 导演(Director):心理剧导演即是治疗师。这位治疗师必须具有深厚的心理学及心理剧导演学识。在北美及一些欧洲国家皆有训练心理剧导演之中心,且有一定的训练制度,大概皆以Dr. Moreno之理论与技巧为主。学员必须一一完成各个阶段的考试,方能得到美国心理学会所颁发的心理剧导演证书。
导演在心理剧中,并非如一般电影或戏剧导演那样权威;指示所有演员演出他所想要的效果。相反的,心理剧导演仅是协助主角处理他的问题,是主角想要创造的情境,而非依导演的意愿去创作的。因此,导演必须拥有谘商师同理、宽容、深度了解问题的能力,但同时,他也能自如地运用心理剧的技巧导引主角将其问题以演剧的方式顺畅的呈现出来。
根据Mrs. Zerka Moreno 与她的同仁(Karp, Holmes & Tauvon, 1998)对一位好的心理剧导演所标示的标准看来,这位导演非但得具有一般心理师的洞察力、耐心、坦诚、热情等特质,他更需要有勇气、好奇心、活力、创造力、想象力、胆识去协助主角、了解主角、并能察觉主角内心的世界、或挣扎的症结,而将其情绪或思考过程顺势带到现场,使主角能在安全的氛围中,尽情检视他的障碍,找到宣泄的出口,进而激发力量去重新思考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
2. 主角 (Protagonist):主角是心理剧里最重要的元素,所有其它的元素都是随着主角之指示或要求而跟着主角进入他所想要的心理剧当中。「Protagonist」源自于古希腊字,此字具有两个含意:「protos」意指「第一」,而「agon」是指「去行动、去做」。由于Dr. Moreno喜欢古代希腊戏剧,他采用此字乃是希望此心理剧主角既是第一要角、亦是戏剧之作者、表演者与导演 (Moreno, Blomkvist & Rutzel, 2000)。
Moreno, Blomkvist & Rutzel (2000)指出「protagonist」的另一个意思是「第一位陷入苦痛中」(first in agony)。他们认为Dr. Moreno采用此字乃是意指心理剧中的主角会经历仿若古代英雄或神(尤其是酒神Dionysus)般的历程:生命中承受种种羞辱、羞耻、恐惧、害怕死亡等的折磨,但最后终将克服一切苦难、得到心灵的救赎。
从以上的诠释以及Dr. Moreno对心理剧的理念来看,主角必须是自发自动、有一种敢于揭示自我内心的欲望,即如古希腊罗马戏剧中的主角般,他是有能力面对一切磨难,一一承受所有的侮辱、失败,但是仍然重视生命的价值。
3. 舞台 (Stage):Dr. Moreno的一句名言是:「有舞台就够了。」(Stage is enough.) 在心理剧中,一个舞台可以将过去、未来与现实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可以让主角如幻似真、自由地悠游在他所创造的天地当中。心理剧的舞台并非像一般的剧场那样讲究,但是为了要让成员有演剧的激动与现场感,还是需要区隔舞台与观众之间的空间,如此,当导演带领主角踏入舞台空间的剎那,主角将立刻感到自己即将踏入自己的心灵世界,这是颇有催化作用的。
心理剧的舞台布置与场景亦全靠主角去搭建,当然这需要视情形而定,或导演可以准备一些道具供主角选用。这些道具基本上仅只是象征性的,通常几张椅子、桌子,一些各种尺寸、不同色彩的布等小对象即可发挥极丰富的想象力。

4. 替身 (Double): 这个角色是Dr. Moreno所独创。依据Dr. Moreno的理论,每个人皆有内在的感受、一个内在的小孩 (inner child)。当一个人孤独或无人可诉时,会怎么办?可能就是与自己对话。以下节录一段Dr. Moreno提出他为主角创造一个替身的说法:
在心理剧舞台上你会看到什么?譬如你可能看到一位有着心理问题的人。这个人的心理问题严重到连沟通都极困难:护士无法与她讲话、医生也无法沟通。于是你就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导演心理剧:你带着这位成员(假设是美美),你和她说,你可能与你的父母、兄弟、姊妹皆无联络。你也和你的丈夫、或任何人都失去联络,但是,假设你可以就和你自己说话。假设你可以和一位最亲近你、最了解你的人说话。假如我们能为你制造一个你的替身,然后你就拥有一位你可以向她说话的人,你可以与她一块儿行动,因为你们属于彼此。(译自 Moreno, Blomkvist & Rutzel 2000,p.66)
简言之,替身之产生是由于Dr. Moreno时常处理一些棘手的个案,他们各有其怪异的思路,通常不为一般人所了解。因此,Dr. Moreno创造出「替身」一角,作为导演与主角、或主角与其它成员之间的沟通管道。另一个理由是Dr. Moreno在训练学员时,为了要学员们能进入主角的内心深处而采用了「替身」技巧(Moreno, Blomkvist & Rutzel 2000)。但是是否必须要用替身得依导演的偏好与主角的需求而定。Zerka Moreno 就表示她本身不习惯使用替身,因此她导戏时往往就略去这个角色(Moreno, Blomkvist & Rutzel 2000)。
5. 辅角 (Auxiliary ego): 辅角可以分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说,所有团体成员,除了主角与替身以外皆是辅角,包括由主角所选出的所有角色与在旁观看的成员皆是。狭义的说法则是仅指出来参加演出的成员。
辅角可能是每次心理剧中皆需要的角色,其功用即是烘托主角的现实感,让主角能与当事人再度对话。由于辅角是由主角在团体成员中挑选的,主角亦是用其角度诠释其特征或行为,担任辅角的成员必须用专注、同理的态度去配合当时的情境、甚或激发主角内心对此情境的挣扎与矛盾。有时,辅角的角色可能过于复杂、或过于艰难,被挑选出来的成员可以婉拒演出该角色,或者,导演可以布偶或其它方式表现。无论如何,辅角之演出是遵循主角之感受与意见,让主角能在他所创造的场景中去澄清他的问题或思绪。
6. 观众:所谓心理剧中的观众,则是指所有参加的成员。这些成员若在一出心理剧中未担任任何角色,则成为观众。观众通常在心理剧进行时仅默默的注视眼前的演出。但是在心理剧完成后,这些人可以与主角分享他们的感想、或与主角对话,如此可以帮助主角了解他并不孤单、也让主角能从自我的情境中跳出,重新走回现实。观众对主角的支持与同理,是支持主角重生的一股力量,亦是让主角省思整个情境的动力。

心理剧之主要技巧
Blatner (2000) 曾列举十二个使用频率最高的技巧:角色互换(Role reversal)、替身(doubling)、中断行动 (cutting the action)、重演( replay)、旁白(asides)、雕塑(action sociometry (or “sculpting”))、镜观( mirror)、空椅子( empty chair)、多重角色的我( multiple parts of self)、独白( soliloquy )、角色训练( role training)、超现实场景( surplus reality scenes)。但是,由于Dr. Moreno强调原创性与自发性,其实导演可以随时随着剧情的需要创造适当的技巧。事实上,心理剧发展迄今,已和其它的心理治疗技巧相辅相成,发展出为数可观的技巧了(Blatner, 2000; Moreno, Blomkvist & Rutzel, 2000; Dayton, 1994)。由于篇幅所限,在此仅介绍四种常用的技巧。
1. 角色交换 (Role reversal):这应是心理剧最基本的技巧了。大概每次的心理剧都会用到。尤其是一开始主角在选辅角与替身时,主角必须示范其辅角与替身之说话与举动的特点,好让成员立刻进入所要饰演的角色。此外,导演时常采用此技术以让主角体悟辅角的心理过程,亦是导引主角以他人的观点阐释问题。
2. 镜观技巧 (Mirroring):在某些情境中,主角可能一直很困惑、情绪挣扎、无法自拔、或是一再陷入类似的状况,此时,导演可以将主角带出场景,使他跳脱原来的境况、而让替身与辅角重复这些情境,如此可让主角有机会以旁观者的角度去
观看整个心灵挣扎的过程、或紊乱的情境,以激发主角重新诠释这个情境,进而产生新的领悟。这就是「镜观技巧」。
3. 雕塑技巧 (Sculpture):这是从社会计量技巧中发展出来的。通常,这技巧是让主角将他与家庭中成员之关系以雕塑的方法表现出来。例如,某成员可能将他放在父母之间,然后将其它成员排在他的后面、或背向父母等,而这些成员彼此之间的距离皆不同,或许他大哥与家人之间的距离最远,每个成员的姿势亦由主角摆布,一切完成后,即可让主角陈述整个雕塑的意义,以及对每位成员的感受、甚或与成员对话,由此即可演出一出心理剧。
4. 空椅子技巧 (Empty chair):有时可以利用一张空椅子放在舞台中间,让每位成员将其空椅子想象为一位他想诉说的对象,而展开对话,如此空椅子即是一个辅角。例如,治疗师希望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上来对他生命中的某个人说几句感恩的话时,这空椅子即可代表每位成员心中的那位人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易明心理网 ( 京ICP备号07006174 )

GMT+8, 2024-9-20 05: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