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希有未来吗:
大学毕业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好工作,因为一直觉得不想朝九晚六的做个电脑族。只想去追求音乐梦想,可是因为我没有学过,现在遭受很多困难,并且也开始发现这个圈的肮脏…我不知道该怎么接受这个与我幻想中相违的现实,我问自己,是不是该放弃,是不是该安分的找个朝九晚六的班上着,我迷茫了,也绝望了
西山:
根据你说的情况,可以分析出你面临了三重冲突:第一重是需要工作:大学毕业想有一份工作,但没找到;第二重是找什么工作:做个电脑族呢还是追音乐梦;第三重是关于追梦的内情:这里有两个冲突,一个是想进入音乐圈但缺技能训练,另一个是发现音乐圈有“肮脏”,并非净土,违背梦想。因为不甘心轻言放弃,所以你在这里被卡住、逗留徘徊了。
我猜你内心的感受可能在第三重追音乐梦的第二冲突那里最强烈和在意,难以接受违背幻想的现实,对吗?但是就实际生活而言,你更清楚最紧迫的是第一重冲突,那意味着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建立生存平台。第二重冲突则是选择方向去发展,是可以往后放一放的,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发展技能。当然,如果有机遇一蹴而就地同时化解这两重冲突是最好的了,因为你真的不喜欢朝九晚六的电脑族生活。
人们进入社会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个是个人意愿,即我想做什么,兴趣就贴这个方向;另一个是社会意愿,即社会能接受什么,特长就贴这个方向。如果我们在学生时代没有或不能按照兴趣来训练发展特长,等到面向社会,就必定产生这种分裂和撕扯。这种现象在中国更严重,因为中国教育很别扭,大家都知道。不多说。
但天无绝人之路,这可以说是一种信念。一般大学毕业前,学校都会告诉学生:先就业后择业。这是很有道理的,它意味着先生存后发展。
但在你这里,第三重第二个冲突似乎掐掉了你的发展前景,令你沮丧。就好像看着锅里的菜不好,碗里的饭也吃不下了。能不能先吃饭再说菜的事呢?
你所看到的音乐圈的肮脏是多元社会众多黑暗角落之一。都知道羊水有营养,但除了婴儿本人,谁也喝不下一口去,所以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我们都拒绝黑暗呢。不过,要生活和发展,真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向婴儿学习,发挥婴儿精神,就像这些年流行的一句话:儿不嫌母丑。
所以也许就发展而言,归根结底要解决的是技能训练问题,除非你有某种天赋可以绕过它,比如李玉刚的嗓音。这就是第三重冲突的第一个。如果你有很出色的音乐技能了,也许你就更有信心超越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