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讲座与报告 >> 意象@巫师
意象∙巫师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四次
2017.6.14
主 讲:颜 浩(西山) 录音整理:刘辰悦
大家晚上好,今天的微课主题是:巫师。
《巫》,诗曰:
人为三才中,意识开天壤。
海洋妊生命,天工造幻象。
壬水通神圣,玄牝生人王。
中有巫者出,文明乃发祥。
电影《功夫熊猫》里面有个羊大仙,是孔雀王国的首席占卜师。孔雀王子登位后,占卜师虽然不满新王的横征暴敛,但毕竟还在宫廷提供咨询决策服务。电影中有这么一幕,孔雀王骄傲地说:我可以灭掉熊猫。说着一步一步从台阶上走下来。这时,羊大仙说了这么一句:就像你,正在走下坡路。这就是即时占卜。从梅花心易的角度,下台阶是一个强烈有效的外应,象征正在走下坡路。外部响应,经常说到事物的真相和精髓。当一个人处于自我意识状态中,无意识总会寻求表达,想压都压不住。比如心高气傲的孔雀王一心想要战胜熊猫,但是无意识表达是:你战胜不了。羊大仙是古代巫师的一种形象。
巫师这个职业,从甲骨文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字“壬”。大家请看这个脉络图。
壬水上通天,下通地,中间一点代表人,也可以代表玄牝之门,生出各种生命,包括人。人为三才之中,用意识开辟天地。壬水又是海洋。海洋孕育了生命,天工制造了幻象。天道的运行,形成了种种的现象。工字是从壬字来的,把一件事做好,做专注,做透彻,就是把天地的精华采集到这件事物来,工巧精准。壬水通神圣,天是神,地是圣,神圣一天一地。玄牝生人王,玄牝代表天地的根本。玄牝所生的人王,其实是壬癸水的结合,即人中的精英,也是工巧精致的。早期的王不是世袭,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是真正的精英。中有巫者出,在王这个精英群体里出现了巫者。最早的巫是王本人,通天地的人成为王者,同时也是大巫,王巫一体。然后渐渐的这样的精英人物越来越多,有的人就专门做王,成为政权的象征,有的人就专门做巫,产生了王巫的分离。王巫分离之后,巫就成了王的得力助手,文明也从巫的工作中发展起来,文明乃发祥,所以巫真的很了不起。在太古时期,人王是人类精英、部族首领。当王巫分离之后,通常以巫为相、储君、祭司、军师、百工、献祭者与被献祭者。巫沟通天地鬼神,如果沟通不畅通,巫要承担责任,就会成为被献祭者,这当然是血淋淋的,很残酷。巫是有灵性的人才,在甲骨文中出现的第一个巫字,是壬癸组合,壬字中间的叉是癸。壬癸组合的巫代表了通晓天文地理过去未来。然后出现了巫的第二种写法,一个十字交叉,代表了上通天,下通地,左通过去,右通未来。
太古时期的巫师能够沟通鬼神,甚至能用符咒来役使鬼神。鬼神是什么?鬼者,癸也,归也,代表向源头回归的情感能量,所以普通人死后成鬼。最初的鬼指祖先,祖先代表源头,后来鬼渐渐有了贬义,成为有负面影响的事物,其实因为大多数普通人觉得人生无聊而愁苦,无所作为,又不甘心,带着遗憾和羞愧死去,自认没脸见祖宗;神者,申也,身也,代表向天地发展的大无畏的精神追求,所以生者敬神。在天成大业为神,在地成大业为祇,那些成就大业壮举的人死后就成神,或者被姜子牙封为神。鬼神对人都有影响力,一般地人们认为鬼暗中害人,神则以势压人,所以需要有灵力的巫师跟鬼神沟通,贿赂或者镇压鬼神。
巫师其实是深諳象征的高手。巫术一般来讲有两种,一种是接触性的,称为征;一种是感应性的,称为象。接触性和感应性的巫术合起来就称为象征。象征是把整个宇宙连接为一个整体的重要纽带。宇宙创生以来,不断地分化和发展,如何保证它的整体性呢?靠的就是象与征的连接。通过象征连接不断分化、发展和延伸出来的事物,宇宙维持了它的整体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巫师深刻地了解和懂得这一点,并利用这一点,利用象与征来开展工作。
在古代中国,巫一般指女巫师,男巫师称为觋(xi)。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巫师称为萨满,南方和北方都如此。萨满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在上古文明相互传播与演变的过程中,萨满可能就是巫师的专用名词。因为在北美印第安语区、北方通古斯地区和欧洲芬兰地区,都用萨满这个词指称巫师。可能在智人迁徙的过程中,萨满这个称呼就产生并保留了下来,以至于在后来不同的人种中,不管白种人、黄种人,还是红种人,都叫萨满。
萨满是指什么样的人呢?萨满是指通晓一切并探索一切的智者。萨满被认为具有控制天气、预言、占星、解梦、到天堂和地狱旅行的能力。有一名荣格派心理学家罗伯特∙伯尔尼到澳洲土著人中旅行学习,写了一本书叫《探索梦的原野》,里面记载了他与当地萨满交流的很多经验和体验,有很多神奇的事情。比如萨满在治病的时候,是飞行着将病人的灵魂背到银河中心一个有一片光照亮的地方,在那里利用银河中心的能量来治疗疾病。萨满这种职业其实延续了很久。尽管世界文明变化,但在一些依然保留原始风俗的民族,萨满这门职业得以保留至今。比如说在中国的锡伯、满族、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乌兹别克族地区,以及在朝鲜、日本等比较兼容和尊重古老习俗的文明国家,至今仍然流传着萨满教的信仰活动。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搜一搜有关萨满教治疗疾病的一些神奇的经验和体验,这很容易找到。
为什么说巫者能够沟通鬼神呢?我的观点是,人类拥有四种不同的人格因子,分别是:鬼怪,与感情有关,属水相;仙灵,与智力有关,属风相;神祇,与事业、人生发展有关,属火相;圣贤,与德行有关,属土相。水风火土四相循环为一个连续体。每一个人的这四种人格因子都会达到不同的数量值,从而在情感、理智、事业发展以及品行这四个方面形成不同的配比,呈现出某种个体人格风貌。萨满巫师的仙灵成分是很高的,而仙灵又是与鬼怪和神祇为邻,风相介于水火之间,所以左知水右懂火。既可以深入鬼怪去体谅性情,又可以深入神祇去助力业绩,所以说能够沟通鬼神。萨满既能够共情人的情感,又可以了解人的命运,岂不是很好的心理咨询师材料?
从最初造字的字义来看,鬼是指归,指回归生命的原动力和起源;神是指申,指把生命的原动力延伸开来,伸展到现实的人生、命运以及事业。所以鬼与神正好代表了回归与发展两个相反的方向,而智慧就是能够把握这两个方向的很重要的资源。巫者有灵,所以能够沟通鬼神。在古代,“灵”曾用于专指巫中最高级者。
在中国古老的典籍《山海经·大荒西经》里面有这样的描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很多人对这段文字做了这样那样的注解,认为灵山指的是天梯,上通天意,下达民情,还可以采药,因为山上有很多药草。巫者有沟通天地、司医药的功能。而我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在太古时期,可能在灵山这里有一座巫术学校,里面有很多人在学习巫术,而十巫指学校大概有十种巫术的类别。这只是我个人的遐想,有点像看《哈利波特》看疯了似的。巫术的发展需要传承,需要师傅带徒弟,但是在巫术那么兴旺发达的太古时期,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巫术学校,仅仅靠师徒传承这种方式,也是难以想象的,那样就难以推陈出新,有所创造了。我们知道,古代师傅在带徒弟的时候总会留一手,以至于徒弟总是等而下之,总是不如师傅厉害。到后来清朝的时候,很多学术由于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萎缩和遗失,没能发扬光大,所以已经不再神奇,很多秘术已失传了。只有在书院体系中发展的学问才有可能长久不衰和兴旺发达。比如儒学,有书院,有国子监,学子们能在一起学习,砥砺切磋,才能让学问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其他一些技艺,没有书院传承体系的保障,只会越走越差。偶尔出现一个天才人物,把前人的积累进行一番综合和更新,但是很快又因为后继无人而衰退。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个现象。
在《世本·作篇》里边谈到巫咸作筮。筮就是用蓍草进行占卜。有几个古代的典籍提到过:比如神农使巫咸作筮;黄帝与炎帝争斗于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在《太平御览》里又说:“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可见,巫咸又是一个医生。这里边,巫咸出现在不同时代,辅佐过不同的帝王,所以他不可能是一个人,一个人要是活得这么久,实在也太过分了。所以,我猜,巫咸极有可能是一种巫术的方法和类别,属于感应性的巫术,包含了占卜和医疗。
在巫术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渐渐发展出一些独特的专业,比如祝和医。在中国,指的是祝由科和中医,并没有分流。在西方,祝进入了宗教领域,指的是一种祈祷;医指的是医生。在西方漫长的中世纪的一些修道院里,出现过戴着鸟型面具的医生在那里行医,他们本人也是修道士。
你们看上面这张图的第三个巫字,同样是一个壬字,中间有相对的两个人。这是金文的巫字,金文是青铜时代的文字,那么,这个巫字就传递出一种信息:在青铜时代,巫者与人是一种合作关系。字形本身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表达,金文的巫字说明了中古时期的巫者地位比太古时期要下降了。太古时期,巫者可以是王者,储君、相等等,拥有很高的权力;而中古时期,巫者变成了服务者,与人们是一种合作关系,地位虽然下降,但是巫者的功能却发展得更加丰满和专业。
巫这个行业中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专业性功能是乐和舞,音乐和舞蹈专业是在巫这个行业中兴起,然后渐渐出离。比如宫廷娱乐的乐舞,或民间社戏逢年过节的乐舞,就是从巫行业的祭祀、娱乐祖先的乐舞功能中分化出来的,变成了完全为人服务的功能。
巫的第二个专业性功能是易和卜。最早的易字是太阳的阳字的一半,“昜”,后来才写成容易的易,并理解为日与月的上下组合。太阳也是恒星,下面的T字型也代表天之下,所以这个早期的易字代表的意思是观星。这个“观星”的字型还隐含这样的信息,在太古时期,中国伏羲族对宇宙的看法就已经达到相当深刻的高度。张远山先生有一本著作《伏羲之道》,这本书非常好,里面有大量的考古证据去探索太古时期易学和天文学的发展演化,中华民族的血脉起源等等。这本书里面提到,伏羲族晚期发现,地球是飘浮于缥缈宇宙的一个星体,其他的星星离我们或远或近悬挂在宇宙星空。而伏羲时代早期则想象有一个天球,日月星辰在这个天球内壁运行,地球是天球的中心,后来放弃了这个观点,认为宇宙几乎没有中心,而且没有边界。这就是古代天文的浑夕说,后来被黄帝族视为异端邪说,并改称其为宣夜说。黄帝族对天文的认知水平比较低,认为天圆地方,天像圆碗一样扣住方的大地,我都不知这边是怎么接上的。这就是所谓的盖天说,是一种比较愚昧的学说。有意思的是,古代的司天监们制作浑天仪等天文仪器进行观星活动或制作历法的时候,运用的却是伏羲族的学说——浑天说和浑夕说,尽管表面上他们承认盖天说。这叫说的不能做,做的不能说,恐怕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传统。然后你们看占卜的卜。一竖是代表连接天地,而甲骨文的卜并没有向下的一点,而是往上的一个叉,像手指指向天,代表最早的卜是从天象来的,后来的卜才变成向下的一点,代表象来自大地。占卜讲究仰观俯察,伏羲氏是仰观,他们揆度天文制定历法,黄帝族灼龟占卜,才变成俯察,说明占卜的方向改变了。现在很多占卜术数都不重视天干,只拿地支运算,好像挺呼应这个字的变化呢。
巫的第三个专业性功能是史和师。史就是记录者,相当于古埃及宫廷里的书记官,这块在古埃及当时相当发达,有透特神加持。中国的史官也很重要。历朝历代皇帝身边都有史官,甚至还会有个起居注,就是把皇帝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古代史官有个很重要的职业伦理,就是直笔,即事情怎么发生的,就怎么记录下来,要求绝对地客观公正。春秋齐国崔杼杀死侮辱自己妻子的齐庄公,另立新君。当时的史官就非常忠实地这么记录:崔杼杀君。崔杼杀了他,他的弟弟继任史官这个职位,仍然是这句话:崔杼杀君。然后又被杀死,史官的儿子接着上任,因为史官这个职位是世袭的,他仍然这么写:崔杼杀君。然后这个杀君者就受不了,抓狂了,感觉自己拿史官没办法了,不得不放弃,就让自己留个杀君的名吧。所以,史官有时是要为直笔付出生命代价的。司马迁就因为直笔,被汉武帝处以宫刑,生殖器官都被割掉了,但他依然不改。所以,中古前期的史官是比较值得信赖的,渐渐堕落,到明朝就要对史官所写的东西打个问号了。明朝朱家忒黑暗。
巫的第四个专业性功能是宗和祭。宗,指崇拜什么。祭,就是祭祀。当年伏羲族在大地湾依靠东西各七座山头看日出日落的规律的时候,我想应该属于太阳崇拜的民族,跟全世界各地原始民族一样。伏羲族后来在地上立圭表,英国石阵也是这个作用,通过日出日落在哪两个柱子之间,以及日影长短来推断季候时辰。最初的历法是太阳历。伏羲族依靠先进的文明水平和农耕技术大量繁衍并移民迁徙到黄河流域中原地带,后裔支族为神农氏。黄帝族的入侵和入主中原,为了更好地实行民族融合,将太阳崇拜转向了祖先崇拜,我们今天都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靠的就是这种宗教力量。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就是太阳崇拜转换为祖先崇拜的历史遗迹。祖,甲骨文就是男性生殖器,所以一定是父系氏族发展之后才加以肯定的东西。中国人崇拜的祖宗血脉是父系血脉,而非母系的。宗字的甲骨文写法是一个屋顶下面一个T形,上横为阳,为天,下竖代表延续传承。所以中国的早期宗教是宗族之教,是鬼教而非神教,或者说从神教转向了鬼教。有了祖先崇拜,后面到了春秋时代,讲究天地尊亲师序位的儒学也就顺理成章了。而祭祀,则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具有全球性。
巫的第五个专业性功能是祝和医。前面提到了。祝是祈祷,医是医药,祈祷和医药都曾经是可以治病的,所以放在一块。祝后来发展出中医的第十三科祝由科,而医药发展出中医的前十二科。这是迄今为止依然保留点巫性但发展得最茂盛的分支,后面我讲心理咨询还要提到。
巫的第六个专业性功能是灵和异。灵是通灵,异是异人。其实这两者关系很紧密。从字形上看,异为一个人带着面具,从原型意义上讲,好像在说:我不做自己,我要成为别人,甚至或者成为神、鬼。通过神灵附体的方法,让自己改变,是一种巫术的方法。异就是具有异常禀赋的人;灵最初的意义为巫之大者,指特别了不起的巫。灵和异可以代表指巫术的最高级别。异后来延伸和转化为其他的专业功能,如刽子手,也是带着面具;或者和乐舞相结合,比如在古代戏曲里面,演出者上台表演歌唱时会画个花脸,表现出一种异化;或者在一些古典小说里提到,某某遇到异人,被传授了什么法术。异人,指异乎寻常的人,有特殊能力,通常超越于现实世界,逍遥于尘垢之外,行踪不定。灵在民间指通灵人士,“关亡婆”就是一种,能以死者的口吻说出话来,与仍然活着的亲人沟通。在灵的方向,也发展出一些新的专业功能,如灵性修炼。很多灵性修炼的大师,都带有巫的特点。
心理治疗是从巫的祝、医这条线延伸出来的新功能。今天的心理治疗界也出现了新的整合趋势,与巫有关。我认为,最早的心理治疗出现在中国。中医的祝由科,是真正的最早的心理治疗,是通过祈祷、咒语、催眠、法术等方式进行治疗的一种另类的古老的心理治疗方法。就在咱们群,江霞老师分享了一个祝由的故事,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爬爬楼再去听一听,或者请江霞老师再发一遍。我觉得那些故事很有意思,不管有几分真实,它打开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想象祝由科有可能做到一种什么程度。不仅是祝由科,中医的其他十二科,在具体工作中也讲究望闻问切,重视与病人的谈话。不像现代的医院,病人来了,几句话就给打发了,开个药走人,没有沟通交流,没有一点体贴与关怀。这种医患关系就像工厂里,把病人当成需要维修的机器。这是很悲哀的事情。我觉得现代医院在建立医患关系上应该复古,要真正把病人当作人来看待,而不是当成一件东西。
药物是巫术里相当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盐最初是一种药物,后来才发展为调味品。巫咸从字面意义上,可以联想到巫师熬盐。川东巴蜀有一种文化是在巫山地区采集井盐,最早的巫师熬盐可能就是从大巴山那里出来的,古代的巫术学校可能就建在巫山上。巴人是巫教文化很发达的一个民族,他们是伏羲族的后裔。正好今天在群里听到吴学慧工作室吴老师播的一个巴人英雄祖先的故事,那就是巴人的起源。
今天的心理治疗界出现了整合很多巫的专业功能的新趋势。和乐、舞有关联的,如心理剧、舞动治疗和音乐治疗;和史、师有关联的,如文学治疗、哲学治疗和电影治疗;和宗、祭有关联的,如宗教心理学;和异、灵有关联的,如灵性疗愈、角色扮演等等。我重点关注的是心理治疗与易、卜的整合发展,如占星心理、塔罗心理治疗和易学心理治疗。所有这些易、卜类的心理治疗,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背景,就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我认为中国古代的易学心理学大师非邵雍莫属。他是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易学心理大师。邵雍居住在洛阳的时候,经常帮人们排忧解难。邵雍年老体弱,让仆人推个小车自己坐着出游。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洗衣妇女,在街上碰到邵老夫子,总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也总是客气地和他们谈话。那种平等温暖的人际态度,很值得今天的心理治疗师学习。邵雍能受欢迎到什么程度呢?当地的富人会在自己的家里、花园里专门建造一座精舍,称为安乐窝,定时邀请邵雍到那去居住。邵雍研发出梅花这样一种博大精深又上手比较简易的占卜形式。除了邵雍,还有很多大师的研究,与心理治疗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心学。心学是宋明道学的一个支流,强调正心,从心出发。心学与心理治疗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心能正起来,那自然也不会有所谓的心理疾病。王阳明是最近几年很被推崇的心学大师,居然能在黑暗的明代建功立业并还能安度晚年。
但是今天,心理治疗与易、卜这两个职业的合作并不容易。我们尝试做过占星心理治疗、塔罗心理治疗和易学心理治疗,结果发现,西方对两者的整合做得更好,像占星、塔罗与心理治疗的结合,而中国本来是擅长整合与创新的,却不如西方整合得好。这些年通过对这两个职业的群体打交道,我感觉到主要的问题有这几点。
第一点,受众群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中华民族总体上还停留在口欲期的心理发展阶段。口欲期民族的特点是喜欢吃,喜欢被喂养。我们还有专门的一档节目叫《舌尖上的中国》。在心理层面的特点表现为对关系的依赖,喜欢抱团取暖。可能在心理咨询行业,很多心理咨询师会碰到这样的困扰。心理咨询师在接受专业培训的时候,被告知不能给来访者提建议,不能喂养来访者。但是来访者却经常问咨询师“我该怎么办”,经常需要咨询师给出一个明确的指示。这就成为心理咨询师发展的一个困境。而在占卜业,这个问题恰恰很好解决。占卜师完全可以头头是道地给出建议和解决的办法。口欲期的民族性反而成就了占卜业的发展。但是,如果追本溯源,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去寻求占卜师帮助的时候,其动机与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趋吉避凶,生活得更幸福,或者在职业发展等问题上做出更好的选择。既然有同样的需求,为什么不能结合在一起呢?我觉得恰恰是很好的结合点呀。虽然我一直在尝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但我也只是一个搬着小板凳,坐在黑头发黄皮肤的人群中扎堆取暖的人,只是稍稍抬了一下头而已。我想做更多的工作,把心理学和易学的结合做得更好。
第二点,这两个行业有不同的伦理,会导致观念上的分歧。心理咨询行业的伦理要求咨询师不建议、不评价,鼓励来访者探索自我。占卜行业的伦理却要求精准评价,事实为大。看不到具体事实,做不到精准评价,就不要在这个行业混,否则就会害人害己。在这个行业中的确有些人达不到执业操守,做不到精准评价,却在那里恐吓、欺骗。伦理要求的不同,导致观念上的分歧,会增加这两个行业结合的难度。在我们的交流群里,高老师在姓名学专业上水平是很高的,可谓刮起了一阵姓名学的旋风。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一些心理咨询师会有反对的声音,觉得高老师给出太多的负面信息,会给人消极的暗示,这就是从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出发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从占卜师的伦理出发。这就是彼此执业伦理的不同,容易造成观念上的分歧。所以,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和了解彼此,才能找到更好的联结点。我倾向于彼此都需要有所调整。
第三点,政策面有两张皮。对占卜业以保护民间文化为由加以监管,在意识形态上给予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在文革以前,是从意识形态上进行彻底的打死和压制。改革开放后,才放松了意识形态的监管。所以占卜师可以创业,成为个体户,只要按章纳税,可以经营和发展得很好。但是,心理行业却从培训源头倡导认知行为治疗,不重视荣格派,而且通过法律的手段强行把治疗和咨询分开。但是,治疗与咨询拥有同样的理论体系,面对共同的人群,有共同的工作目标,仅仅症状不同而已。这样强行分割貌似有理,其实是无聊。刚好中国有这样的传统,做的说不得,说的做不得。刚才提过了。所以,我们才有弯下腰生存的可能性。当然,这是不舒服的。我们期待有一天可以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做我们想做的事。今天,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意识形态监管有那么一点,但也没那么死板,所以,也还好。
第四点,对人类心理现象理解的深度和角度是不同的。临床心理学兴起于西方。西方临床心理学的根基是精神分析大厦,其缔造者是弗洛伊德。哪怕后来出现的反精神分析的认知行为流派,以及超越于这两者的人本主义流派,仍然没有在理论术语上完全将自己从精神分析里边切割出来,仍然需要谈人格、谈个性、谈情结,谈人际关系,谈发展,谈幸福。这里面有个共同的倾向,相信性格和命运的逻辑关系。米罗有句话很有代表性:性格就是命运。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是认可的。中国的占卜易学也谈为人、相貌、秉性,更重点谈的是命运和吉凶。在高级术数那有一种整体思维,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地综合判断命运吉凶,而不信赖于性格逻辑。这一点要注意,并不是性格必然地与命运有一种逻辑关系。这种例子随便可以举几个。比如,性格相似的两个人,一个突然飞机失事或出车祸丧命,另一个却长命百岁;或者,命运相似的两个人,出生背景却不一样,性格也是很不相同。所以,我们看待问题现象需要一种整体综合的思维,能够读准系统信息,从无意识的响应中见微知著。这种能力恐怕离不开易经的智慧。易经提供一个完备的工具帮助我们探索无意识。我们从易经的发展与应用中来举例子。比如就说姓名学。西方人会认为这是无关个人福祉的一个标志。所以,你会看到,西方人用爷爷的名字来给孙子命名,或者用爸爸朋友的名字来给儿子命名。他们不会相信名字的使用会对命运有什么微妙的影响,但有美好的情感期待,用来纪念某个人等等。中国人会更加看重姓名的作用。姓名相当于一个人的容器,这个容器存在着是否合适,是否舒服的问题。我过去也比较倾向于西方人的观点,觉得姓名就是一个符号而已。后来随着对易经的探索更加深入,我才明白,姓名也在默默发挥着对命运的作用。人就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任何局部都会对整体产生影响,包括他的姓名。姓名是父母为孩子选择的一个容器,这里面就隐含了父母期待孩子拥有一个怎样的命运和人生的信息。而父母的期待与孩子真正的生命蓝图就存在了不一致的可能性。所以,姓名学可以是探索亲子关系无意识的重要学问。高老师对姓名学具有很深的钻研。另外一位,澳大利亚有个广播电台卢台长,他的学说已经被中国佛教协会定为异端邪说,不允许他到中国传播。我在巴黎有机会听过他的一个讲座。他运用的就是生肖,很有意思。比如说一个属鼠的人,他眼睛轻轻一闭就开始说:哎呦,这只老鼠的左腿有一个疤痕,他的胃不太好,他的消化不良。然后,那个属鼠的人很惊讶,觉得说得很准,我就是这样的。所以啊,我估计这位卢台长是带有一点巫师的能力的。他其实就是运用与这个人匹配的动物意象来诊断这个人的身体信息。这种功能可行吗?真实吗?能够发展吗?我的实践经验是,可行,能发展。我曾经带过一个意象对话小组活动。其中个别组员就具有强大的直觉能力,在做意象射覆的时候,她根本不用中间过程,直接就能出来那个意象,而且很准。既然这种能力是存在的,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呢?占卜有时候会像地摊算命那样,会说出很多负面信息,令来访者感到害怕和恐惧,希望占卜师能够帮忙消灾解难。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碰到不好的事情,没有人喜欢一头往死里撞,这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应该给予这种本能充分的尊重。所以,占卜师把事实真相说出来,是直面问题和人生的一种方式。佛陀说过,人生是苦的。在人生体验中,幸福肯定会比痛苦少。这是因为生命的原动力深深地蕴藏在情感中的,而把原动力推出来的情感是欲望。而当进入现实境遇的时候,原动力必须和现实境遇的规则合作,这时候欲望就很可能受挫,这就产生了痛苦。人人都有痛苦,谁没有痛苦?心理咨询其实也是一个直面痛苦的过程,之所以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强调与标注,是因为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角度,人是会成长发展的,不需要把人标定在某个问题上。在心理咨询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谈问题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以至于来访者也学会了精神分析的专业术语。心理咨询的这种风向改变得益于人本主义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强调以包容、正向、积极的态度面对来访者,充分信任来访者自身的发展潜能。这要求咨询师发自内心地向来访者传递出善意的能量,而不是仅仅带着善意的面具。假人本主义者有个特征,他们拒绝和否认他们所不了解的事物,并且还不屑于去了解,在这种时候他们就一点儿也不谦卑了。
第五点,任何整合都是折衷。不是简单数量的衷,而是指根植于情感中原动力,使情感达到一个舒服的状态,好比河南话的“中”,指阴阳交流,创育新生。发展之路趋于极,创新之道求诸中。朱熹和陆九渊曾经争论,太极究竟是极还是中,很有意思。朱熹没有独创什么,而是沿着孔程之道集大成的发展者,陆九渊是陆王心学的缔造者。陆九渊是创新者,倾向于认为太极是中;朱熹是发展者,倾向于认为太极是极。
最后讲巫术的衰落。
巫术在上古时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中古文明兴起后,巫术分化发展延伸出很多方向,脱胎换骨自成一体。很多巫术界的精英人才转换身份,从巫术界流失。这是必然的趋势,因为生产力提升使得人类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自主了,人际关系处理比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越来越更为重要和主流,人们更喜欢明智的生活而从蒙昧中逃离并尽力回避问题。
随着巫术文化的衰亡败落,巫师地位的下降,巫师的阴影面也就自然浮现出来,并被宗教、政治权威利用,污名化、镇压、驱逐、抛弃。究其原因,是缺乏精英人才,技艺低劣无效,当然也不乏借此谋求自己私利而害人者混迹其中。其实,任何行业,如果从业人员专业水准下滑,或者原本就不够达标,这个行业最终也会被污名化、被鄙视、被排斥、甚至被镇压。占卜师被污名化已经很多年了,以至于现在有些人还看不起算命先生这一行。其实,心理咨询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心理咨询师要有危机感啊!汶川地震的时候,为什么有一句说“要躲心理咨询师”,这就是在说,我们心理咨询师的水平可能真的还不够达标。其实,不管是占卜师,还是心理咨询师,真正能说明专业水平的并不是什么国家资格证书,而是民间的口碑。
你们看前面那张图阴影的部分。“误”这个字本来是代表巫的一个功能,能够代天言说,后来却指错误的意思。“毋”是母的两点变成一撇拖出来,这个字的意思是不要,表示拒绝。拒绝什么?拒绝母亲吗?其实是拒绝像母亲那样的控制力量,也就是说,巫被认为是控制人类的力量,我们要拒绝祂。“恶”,恶心,“污”,污染,都是与巫同音。“无”本来并没有好坏之分。巫师对无有深刻了解的,是无中生有的高手。后来,“无”则在说没有什么本事,什么都没有的意思。“仵”指丧葬业的工人,丧葬业是从巫这个行业发展出来的,巫者本来也是要从事尸体的处理工作的,但慢慢被认为阴暗和肮脏、低贱。“忤”指违背、顶撞。后来,巫的阴影面更加显露出来,出现黑巫术,就好像是一种对人类的敌意和复仇。比如苗族的蛊术,蛊惑人心这个词就出自这里。西方中世纪对巫的污名化也是非常严重,很多清清白白的女孩被当成巫师烧死。如果在一个人的梦境文本里读到巫师,在今天可能很难被理解为光明面,更有可能的要看到阴影的一面,代表了邪恶的、试图掌控和危害我们的力量,这是很遗憾的一个转化。
我希望通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矫正内心的认知,能够吸取巫的资源。对巫的压抑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如果长期压抑内心的灵性,我们会变得矮化、庸俗化和无聊。我们要对内心的巫性发扬光大,使人类本身更加完善,否则,我们人类真的会被淘汰。像阿尔法狗下围棋那样,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后可能出现机器人心理咨询师来对人进行心理治疗。所以,我们人类只有充分发挥内心的巫性,充分发挥我们的心智功能,发展我们的异能,才能在未来与人工智能相处的生活丛林中立足。
好,今天的微课就到这里结束。超出很多时间了,很不好意思,那么就不做过多的交流。大家可以给我留言,我会给予回复。或者可以到易明心理网站的论坛里进行交流。好,谢谢大家,晚安。
(完)
西山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