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讲座与报告 >> 意象@白娘子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十二次
2017.8.17
主 讲:颜 浩(西山) 录音整理:刘辰悦
白素贞和小青可能是我们华人家喻户晓的一个民间故事吧,尤其是经过大量的改编和电影的翻拍,白素贞和小青的性格给我们印象最强烈的往往是电影中的这个形象。但是要知道,这些人物形象的变化,从她们最原始的那个原型一直到今天电影的那个形象,这里边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的,其实所有的参与者都把自我的一些内容投射了进去,当然也代表了人类的集体的一些投射吧。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在人类集体的投射里边也包括政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所以,白素贞和小青渐渐地就变成了反封建礼教的英雄了。那么当她们成为反封建礼教的英雄以后,离她们作为阿尼玛原型就远了。并不是说阿尼玛不可以是英雄,阿尼玛当然可以是英雄啊,今天还有人提到花木兰,希望能说说花木兰呢。花木兰是一个英雄,同时也是阿尼玛的一个形象代表。也就是说在特殊情况下阿尼玛可以和英雄原型相连接,产生一个综合的一个新的原型,英雄阿尼玛。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原型是纯粹的,就是阿尼玛原型也会跟其他的很多的原型相结合。但是我们基本上的可以把祂认定为是阿尼玛原型,是因为其他原型在其中所起到的是一种辅助的作用。比如说白蛇白素贞是阿尼玛原型,那么白蛇就是一个辅助的原型,白蛇本身是原型。汉高祖斩白蛇起义,从此告别市井无赖混吃混睡的好日子。白蛇,所谓西方白帝之子,那是吹嘘,实际应为西方兑卦和巽蛇的联合,对刘邦来说就是吃丈人的饭,睡寡妇被窝,性欲欢愉。白蛇原型是作为一个辅助,作为一个因素参与了白娘子阿尼玛原型的塑造,可见里面的性欢基调。在冯梦龙的版本里小青是一条青鱼,没有个性展现的纯配角,后来的改编变成青蛇,才拥有脾气……那么祂也是一个辅助的,参与到阿尼玛原型的塑造里面去的。所以这里面是有主次关系的。
但如果要是按照现在戏剧和电影里面的白素贞形象,那可能更多的就是英雄,是反封建礼教的杰出女性,所以就不再可以说是阿尼玛了。但是香港有一部电影叫《青蛇》,张曼玉演的,那里边的那个阿尼玛的味道还是比较重的,那个还是可以说比较接近原型的。那么我依据什么版本来谈论白素贞和小青呢?我想用《警世通言》,据说这是最早的最完善的一个关于白素贞和小青的一个文本。历史上最早的文本,有人考证说在唐代的笔记小说里边就有,但是很简略,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丰富、复杂的故事。而在《警世通言》里边,那就比较清晰细节化了,是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你看他用的这个名字叫白娘子,他不叫白蛇叫白娘子,这说明他已经承认她是一个女人,一个女性,一个阿尼玛。所以呢,我要用这个版本。
这个版本也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版本。那么在这个故事版本里面可以清晰的看到阿尼玛原型的诸多特点。虽然说是白素贞和小青,但是在《警世通言》这个版本里边,小青是一个丫鬟,是一个辅助的角色,基本上没有什么戏,没有什么太多的故事内容及故事情节给她,在这个版本里面小青是白素贞的一部分。如果要想更多地了解小青这个阿尼玛的特点,在那个香港电影《青蛇》里边。而在那个版本里边,小青才是真正阿尼玛,白素贞已经不完全是阿尼玛了。白素贞更像是一个侠女,因为她总是在约束小青,总是让小青不许干这个,不许动那个。而小青则充满了一种冲动的。所以在香港电影版本里面,那就白素贞更像是一个淑女,既是淑女,又是悬壶济世的医生和侠女。在《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里,重点的男主角当然是许宣,后来名字被改编成许仙。这个名字的转化也是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许宣、许小乙,一个二十二岁的男青年,一个药铺的主管,在后来的戏剧里面名字被改成了许仙?我们回头再说。有趣的是,小乙也是蛇形(甲骨文乙字代表一种波动发展),22岁的数字卦为兑,与“白蛇”共振。
我想从许宣这个人物展开,来侧面地说阿尼玛的故事。许宣是一个典型的人类。现在就涉及到人类原型了。人类原型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征?
第一,是性格的温和善良。性格温和善良,这个基本上是普通人的一个特点。你现在到外面接触的一些普通人,都会比较有礼貌,比较客气,比较愿意将心比心地帮助别人。所以温和善良、好说话,这个基本上是普通人的第一个特点。那有人会说,有的人脾气很大呀。那脾气很大呢,其实就有新的原型进入了。比如说负面的脾气很大,很粗暴,那就有厉鬼原型进入到这个人的内在,影响到了这个人,所以这个人就脾气很爆。或者是另外一种,很正义的脾气很暴躁的,那我们或许可以说是钟馗,捉鬼的那个,或者是雷神,等等。那就有新的原型进入了,单纯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他是温和善良的。这是第一个特点。这个温和善良,我们在这个故事里面也可以看到。比如说许宣遇到下雨天,让船夫渡他。然后岸上白娘子和小青也想渡船。船夫就问许宣说:我们要不要顺便把她们给捎带了?许宣就说好啊,就让船夫把船靠岸去捎带。这就是许宣的温和善良,许宣的温和善良还表现在很多其它地方。比如在与人打交道,在跟邻居,跟寓居的房东等交往的那种态度,都可以看到他是一个温和善良的人。
第二点是实诚,心思简单,轻信。一般普通人通常脑筋没那么复杂,如果一个人脑筋很复杂了,那可能就是有智慧原型在影响他了。如果不受智慧原型影响的话,一个普通人是比较实在的,比较诚恳,头脑也比较简单,你说什么他就信什么的。比如说现在一些老年人特别信报纸,特别信电视上忽悠人的广告,就比较轻信。那么在这个文本里面,许宣的轻信也表现在白娘子两次害得他吃了官司,甚至被判流放等等,但是两次异地重新见面的时候,白娘子几句话就能够打消他的顾虑,就能够把事情圆过去。他就很简单地相信她。所以他的轻信也表现在这里。
第三点是勤劳,勤勤恳恳,追求幸福。普通人都比较勤劳,起早贪黑地干活劳动。那为了什么呢?为了日子过得好一点。许宣也是这样,他作为一个药铺主管的时候,就是兢兢业业做得很好的。后来流放到镇江以后,在镇江那个地方在白娘子的帮助下,劝说下,开了个药铺。开那个药铺以后,由于他很勤劳,很快生意就变得非常的好。普通人也相信勤劳可以致富,这个是普通人的特点。
第四点是小心翼翼,贪生怕死,逃灾避难。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比较爱惜生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也比较害怕痛苦和死亡。比较害怕灾难,所以经常会到庙里面烧烧香啊,等等。然后平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处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在这个文本里面,许宣两次都跟庙里的和尚有了连接。去烧香,去拜佛,就是为了祈求平安,祈求吉祥。第一次烧香拜佛回来的路上就遇到了白娘子和小青。第二次去烧香拜佛,在镇江的时候去烧香拜佛,他就遇到了法海。然后呢,就知道了白娘子和小青的真正的身份。所以两次烧香拜佛就好像一前一后,一个起点,一个终点一样。在两次烧香拜佛之间是许宣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当然这个幸福生活里面也充满了一些风浪和灾难,我想可能这也是一个隐喻,就说没有纯粹的幸福,也没有纯粹的灾难,祸福常常是相依的。这也是我们的作者或者是我们人类集体无意识所要表达的意思,你就是再小心翼翼了,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幸福,你也无法避免那些该来的困厄。然后顺便说一下的,这个文本里面有两个场景,就是两次道士或者是民间的巫师,想要捉这个蛇妖,但是都失败了。然后真正降住那个蛇妖的呢,倒是那个佛家,是法海。所以这个文本也跟冯梦龙先生本身的宗教偏见有关,他会比较倾向于说佛教可能是更加高级的,更加的法力高强的一个,而道教不行,巫术更不行,那巫术与道教其实本来是一家的。这就有点像是塞了一点私货啊,但是这点私货也是顺应当时的民情和国情的。可能当时这个佛教确实发展的势头比较好,在民间的影响已经超过了道教。好,这是一个小插曲。
第五点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许宣是欲望满满。欲望是追求幸福的引擎。许宣的欲望满满,第一次是表现在当白娘子和小青进入到了船舱,一起在雨中西湖的渡船上。然后呢,白娘子当然比较主动啊,先打量水仙,然后跟许宣攀谈。许宣也是在看白娘子和小青,哎呦,觉得这两人真美啊,然后也动心了,所以也就比较勇敢地回过头来跟人家搭讪。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间许宣一直是彬彬有礼的,这也是普通人的特点啊,就是礼貌。一直有节制,一直是彬彬有礼的,但是心里面的那个蠢蠢欲动的东西啊,冯梦龙也给它刻画得很周到,很到位。欲望满满是普通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恰恰是欲望推动了普通人的人生发展,去承受各种各样的吉凶祸福。欲望是人生的一个发动机,没有欲望其实也谈不上人生。所以欲望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可能真正的问题是在于怎么样驾驭好这个欲望,既能让欲望达成某种程度的满足,又能够有所节制来避免被欲望带到沟里去。这个可能才是人生的一个重点,就是必须要寻求智慧的一个照耀,在智慧的观照下这个欲望才能够得以升华。而许宣他明显是不够智慧的,他是一个普通人。
第六点就是小聪明、猥琐、自私,在必要的时候会说谎。他本来是一个诚实、简单的人,但是呢,他又会有猥琐、自私的一面,会耍小聪明,会说谎。比如说,他明明答应了白娘子说,我到了庙里边去不见方丈,不见和尚,我只烧香,烧完香就走,他都答应了,给他约法三章。结果呢,他在朋友的撺掇下,还是去见了方丈,还是去触犯了白娘子给他定下来的约法。最后呢,白娘子就驾了船,跑到金山寺打上门来了。因为白娘子事先警告他说,如果你不按照我的三点来的,我会到庙里去找你的。这个是第六点,耍小聪明,说谎。
第七点是恐惧,软弱。恐惧和软弱在许宣身上表现得也是比较彻底透彻的。一个就是他恐惧、害怕那些怪异的事情。其实当他隐隐约约知道白娘子可能是妖精的时候,他是害怕的。他甚至也想要躲开、逃避,但是,毕竟他还贪恋那个幸福。所以,他又轻信了白娘子的话。在苏州那次,他们先是在杭州,第一地点是在杭州,第二地点是在苏州,第三地点是在镇江,故事有三个场景,三个发生地点。在第二地点苏州,他其实隐隐约约地害怕,但是他依然还是跟白娘子在一起。他的软弱还表现在,比如说第一次在杭州,他去找白娘子要回雨伞的时候——因为他把雨伞借给白素贞,自己是淋着雨回去的,这个说明他的善良和照顾人的一面——白娘子和小青就一步一步把他引到更深的地方。先是喝茶,然后再饮酒,再吃饭等等,他一步一步的进去,但是又一步一步地想出来。他的那个矛盾心理还是被描画得很好的。当他最后提出说“我只要拿上伞就走的时候”,白娘子跟他说:你下回再来拿伞吧,我的伞被一个亲戚转借走了。然后他就说:“哦,那好吧,那就下回再来。”然后就告辞了,可见他是一个比较好说话的人。当他被官府抓住——因为他用的银子,或者他穿的衣服,其实都是白娘子偷来的——他就害怕得不行,他就什么都招,把他的老婆就完全出卖了,就说“这这这都是我老婆干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完全地出卖了白娘子。这里也看出许宣的软弱。所以呀,我们与普通人合作的时候要注意,普通人不一定是那么的坚定,具有支持性的,他是有可能逃跑、逃避和出卖你的。这是普通人的特点。
第八点,就是普通人是特别重视人际关系的。有这样一个说法:臭烘烘的人类,扎堆在一起。这是人类的特点,重视人际关系。它有积极的一面,就是热心助人啊,但凡一个人有什么问题,大家都愿意去关心他,去帮助他,这是积极的一面。那么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说委曲求全,为了跟大家在一起就可以对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诉求予以压抑等等。甚至被盲目的众人意志绑架,大家都反对某个人,那我也去反对某个人,去踩沉船等等。所以,在人际关系里边害怕得罪人,喜欢跟大流,这个也是普通人的一个特点。
那么,这八点就是许宣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方方面面,冯梦龙的这个小说里边把许宣的这八个方面都刻画到了。他是一个高手,他就把一个普通人,人的原型给说得清清楚楚。说清楚人原型,我们就可以凸现出阿尼玛究竟是什么样的。阿尼玛是一个灵体。祂可不是人,虽然我们在人里面去寻找阿尼玛的投射,阿尼玛的载体,就是有些人身上会有阿尼玛这样一种风格特征,我们可以投射过去,看到她有些不同寻常的地方。那不同寻常,就是不同于普通人。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都不是人,你们可千万别误解,祂们是灵体。作为一个灵体阿尼玛,祂是什么样的呢?那在冯梦龙这个小说里边,描述的也是非常到位的。
第一个就是,祂们是自然美艳的,自然美艳的并且对性爱是毫不忌讳的。祂们追求性爱,自然美艳。所以这也是符合普通人的欲望,因为普通人有爱欲,所以就将自然美艳,追求性爱,投射到内心阿尼玛身上,阿尼玛便是欲望化身。因为你期待一个普通的女人能够自然美艳,追求性爱,这是不太现实的。一个普通的女人可能是比较退缩的,就跟我刚才描述的那个普通人的原型一样,拥有那些种种的特点,不是那么光彩夺目,而是平庸琐碎缺乏魅力的。一个女人如果光彩夺目了,我们就可以把阿尼玛投射到她身上去。她是自然美艳的,她对性爱是追求的,她喜欢那种鱼水之欢。冯老夫子在对白素贞的这个描写里边,如此这般:“那娘子和丫鬟舱中坐定了。娘子把秋波频传,瞧着许宣,许宣平生是一个老实之人,见了此等如花似玉的美妇人,旁边又是个俊俏美女样的丫鬟,也不免动念。”这里关于美艳的想象空间可就大了。再看下面他们新婚的那个情况:“二人拜堂结亲,酒席散后,共入纱橱。白娘子放出迷人身态,颠鸾倒凤,百媚千娇,喜得许宣如遇神仙,只恨相见之晚,正好欢浴。不觉金鸡三唱东方渐白,正是欢愉嫌夜短,寂寞恨更长。”你看这里面的描述吧,就是整夜都是在欢愉,从晚上酒席散了以后,一晚上他们都一直在做爱。许宣高兴得不得了,所以许宣为什么后来改成许仙,我估计可能原因就在这儿,哈哈。许宣如遇神仙,所以就变成许仙了。
其实妖和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灵体,仙是经过修炼而成的,祂可以是一个人,当然传说中也有其他的动物,通过修炼而成仙。但是动物往往是先要经历妖这个阶段,然后才能升仙。在我们的梅花疗愈法理论体系里,人格有鬼怪、仙灵、神祇、圣贤四个原型象限,妖在第一象限,属于鬼怪。因为动物有一些自然本能的东西,但是它还没有深刻的情感,它必须要经历一个情感修炼的过程。也就是说妖,它带有情感,要经历这个过程,然后才能进一步修炼情感进行升华,进入仙,拥有智慧和理性。仙灵是消极避世的,是有智慧的。必须要情感升华以后才能上升到仙界。
一个妖要成仙的话,情感需要升华。那么白娘子经历这个过程,这个故事里边本身白娘子和许宣的故事,其实也是白娘子在情感历程中去修炼的过程。她之前有一个修炼是在自然本能上的修炼,修炼千年,得到人形,即拥有了意识和意志。得到人形以后,她必须要去修炼人的情感。然后修了人的情感以后才有可能登仙。所以她本来是在情感历程的修炼,结果这个情感历程被强行的阻断了,被法海镇压掉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根据这个文本看起来,法海对于白娘子的镇压,是帮助她去升华的。也可以这么说,说是帮助白娘子把她的情感,这种爱欲予以升华,压到雷峰塔下。雷峰塔就是压抑嘛,很多情感的升华,是通过压抑来的。然后他就是通过压抑的方式帮她登上七重宝塔,她的灵魂上升到七重宝塔,而躯体被压到雷峰塔下。但是呢,我们可能看不到这一层,我们看到的就是法海对于白娘子和小青的镇压。这种镇压在冯梦龙的这个版本里边是写得很正义的,这个叫正法对于邪法的一个压制吧,所以他是很正义的写法。
我们再来看阿尼玛的第二个特点,是爱憎分明。对我好的,我对他好,对我坏的,我对他恶。在这个文本里面就是白娘子非常地爱许宣。然后许宣因为对白娘子一开始也是很好的,所以白娘子回报以这么美好的爱情,处处保护他,维护他,甚至也不跟他强来。许宣因为是普通人,所以特别重视人际关系,特别需要社交,更需要跟一些其他的普通人混到一起。但是白娘子对这一点是看不上的,她觉得这个毫无意义,所以每一次许宣说,我要出去干嘛干嘛的时候,白娘子都是不同意的,都是不愿意的。但是因为她爱许宣,所以她也不强求许宣听从自己。虽然说每一次其实许宣出去玩带来的结果都不太好,但是,白娘子每一次都还是让许宣走的。只有最后一次呢,说得更严厉一点,就是跟许宣约法三章。
许宣三次要出门,一次在杭州,一次在苏州,还有一次在镇江。每一次许宣要出门跟别人混在一起的时候,她都是反对的,而且一次比一次严厉,但是呢,每一次也都放任了,最终也都同意许宣出门了。或者说白娘子实际上是有预感的,他知道许宣出门以后就会碰到一些其他的因素来干扰她和许宣的幸福生活,每次他都是这样的,但是她最终都还是容忍了。因为他是一个娘子,或者说她在学习怎么样成为一个娘子,去遵循那个本分,所以她以顺从来回报许宣。而对我坏我报之以恶,这个在白娘子这也是很分明的。如果谁试图要捉拿她了,比如说道士要捉拿她,巫师要捉拿她,法海和尚要捉拿她,她都是强烈地抗争的。只有最后一次败在法海和尚的手里,抗争不了,那是因为那个法海的法力太高,前面的巫师道士都被她赶走了。她并不害人性命,她没有那种恶意。破解和赶走,爱憎分明,是第二点。
第三点是,阿尼玛是漠视社会规则和人际关系的。因为社会规则人际关系,其实是阿尼姆斯比较看重的。但是阿尼玛恰恰是漠视的,祂不喜欢。因为阿尼玛遵循的是自然法则、母性法则,对于这种父性社会的人际的这种法则关系,祂是看不起,瞧不上,漠视的。所以呢,在这个故事里面,她偷盗库银,把杭州府的库银给偷了,偷了库银是为了帮助许宣好有钱来娶自己。那可怜啊,这个许宣确实是一个普通人,普通到以至于都没有办法积累很多的财富来为自己娶一个老婆,是屌丝一级的这个普通人。那结果呢,许宣拿了这个银子回家,他是住在姐夫家的,偏偏姐夫就是那个管理库银的人,说库银丢了,正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怎么办啊,这可是死罪啊。然后一看这个许宣拿回来的居然就是库银,就说赶紧去自首吧。然后许宣这个时候就把白娘子出卖了,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是在苏州的时候,当他们重逢,再次相遇,许宣又要出门,白娘子一开始也是不同意,后来才同意了。然后说,你既然要出门,就得打扮打扮穿好看一点。结果呢,白娘子其实是偷了别人家的衣服,偷了一个官员家里边的那个衣服。然后许宣打扮好穿了这身衣服出去以后呢,哎呀,大家看了都赞叹,哪里来的这么漂亮的年轻人啊?结果呢,那个丢了衣服的人家呢,就发现了许宣穿的衣服可不就是他们家丢的衣服吗?立刻就把许宣抓了。所以,偷衣服这件事儿,也说明了白娘子对于社会关系、社会规则、人际关系的一个漠视。然后呢,还有一个就是她不喜欢许宣去社交,其实也是对社会关系的一个漠视。你可以想象啊,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老公晚上要出门玩了,然后老婆说:你别去了,干嘛呢?早点回来啊……都会有这种情况。然后男人们喜欢扎堆,喜欢喝喝小酒,打打麻将,那女人就会对这个现象很不满意,这也是一个常态。如果女人阿尼玛多一点,一般就不会像男人那样去扎堆社交。但现代社会又有个现象反过来了,这个其实从古代社会就已经有了,就是女人之间的社交。张家长李家短,女人之间的社交其实也是比较频繁和密切的。这就是人的原型,人喜欢扎堆,所以女人也喜欢社交。那么这个时候呢,男人可能就会来拦了:干嘛,又跑到哪去啦?一个女人整天不在家,不带孩子,天天往外跑,像什么话?男人可能就会用对于阿尼玛的要求和期待来捆绑他的妻子。所以社交这个问题呢,往往会成为一个家庭矛盾冲突的一个点。
阿尼玛的第四个特点,是害人精。这么说可能在座的各位女性会大吃一惊,怎么可能呢,阿尼玛是害人精?呵呵呵,其实这是原型阿尼玛的特点,就是原型阿尼玛总会给当事人带来困扰,而对于普通人来讲,这其实是一个成长的机会。但是客观上,她却是会让这个人去承受一些灾难。白素贞让许宣承受了几次苦难。第一次是在杭州,为了结婚的事儿偷库银,结果许宣就被抓起来了。抓起来以后呢,好不容易把这个涉案解决了,他姐夫花了银子买通官府,然后把他送走,送到苏州的一个朋友家去暂住。算是第一次他被害。那靠着家里人的一个社会关系的支持呢,他从这个困难中出来了。所以他其实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成长,他被害了,但是他没有得到真正的成长,他没有去承担太多的苦难。而是通过各种人际关系的帮助,他出来啦。然后第二次呢,是他出行,穿了白素贞偷来的衣服,结果呢,他又被抓起来啦。这一次就问题大了,因为那个当官的人家比较的难说话。于是呢,也是他姐夫,还特意赶过来,帮他上下打点,好不容易就用一个简单的流放,流放地不远,三百多里就流放到镇江。算是从一个繁华的地方流放到另一个繁华的地方,在古时候这种流放简直就不叫流放啊,还不如说是旅行。所以呢,他又没有得到很好的成长,那么注定了他就要再被害一次。所以第三次被害的事,就是他去庙里面去见法海,那这次受害就比较惨了。那这次受害能给他带来成长没有呢?按照冯梦龙这个书的意思呢,它带来了成长。因为许宣从此以后,他就修行出家了。哈哈,就跟了那个法海师傅去修行去了,算是一个成长。不过在我看来呢,其实他是开始逃避,逃避作为一个人,就是他对自己身上的普通人原型的一个逃避,就是遁入空门。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个也不叫成长。
第六点就是阿尼玛拥有魅力、法力,拥有改变一些事物的能力和本领。阿尼玛用祂的魅力、法力去改变事实,改变事物。祂会欺骗、欺诈等等。这一点可能大家听起来会觉得,啊,阿尼玛怎么会是这样的?对,这可能就是你们不了解的地方。把阿尼玛作为一个灵体来讲,祂有祂自己的原则。祂的有些东西是离经叛道的。比如说祂拥有一些改变事物的法力,拥有一些欺诈的诈术,欺诈的手段等等。在这个故事里面呢,白素贞和小青她们在杭州,当官府去抓人的时候,她们把整个都住所都改变了。她们的住所本来就是她们变出来的,子虚乌有的,是一个破败东西,然后变得很豪华,完全欺骗了许宣。许宣完全不知道他去的地方原来是一个肮脏的垃圾场,破败的房子。在白素贞和小青的法力下,它们变成一个洁净的、豪华的、清雅的房子。然后呢,在跟道士和巫师斗法的时候,白素贞的法术明显高于道士和巫师。有一次,那个道士对许宣说,你家夫人是妖怪。白素贞要讨说法,就让许宣带着去找那个道士。那个道士没有办法,用画了五雷天罡正法的符都镇不住白素贞。然后白素贞用眼神就把道士托到半空,道士惊慌失措,最后白素贞把他撂下来时就落荒而逃。那就是阿尼玛的力量。
在这里边有一些象征是蛮有意思的。比如说第一个剧情是躲雨、借伞,在一条渡船上,后来呢,在一座桥上有两个场景。一起在渡船上就是共渡,它象征的是许宣作为一个人,要和阿尼玛共度一生,从此岸到彼岸,这本来是一个美好的一个期待。但有的时候,人原型容易令人失望,祂就没有办法去做出一些杰出和优秀的事情。阿尼玛是期待和这个人共度一生的,但这个人是要半道掉链子的。你对普通人一定要有清醒的意识。假如说你和一个人合作,可能这个人就会半道说我不干了,这种事情是常有的,要有思想准备,因为他是人,人就是这么软弱,无法坚持一个事儿。这是第一个隐喻,就是共渡。然后第二个隐喻是借伞。白素贞站在一座桥上淋着雨,许宣借到一把伞,然后白素贞叫了他一声,许宣听到了就跑过去。许宣跑过去之后看到白素贞被雨淋成这个样子,就把伞给了她。那他们是在一座桥上。桥也是一个隐喻,这个隐喻代表的是连接。那么白素贞站在桥上,许宣把伞交给她,自己淋雨回家,所以这个隐喻是什么意思呢?一个就是这两个人命中注定会有连接,或者说,普通人和阿尼玛会有连接。然后普通人愿意去照应、照顾这个阿尼玛。伞代表的是照应和照顾,并且也是一个男性的象征。伞象征父母,象征照应,象征男性,象征守护者。也就是说把伞借给白素贞代表的是我可以有一段时间来守护你,因为这伞是借的,不是给的,那只是说有一段时间来守护你。可惜所有这些隐喻呢,当事人都不可能有力量觉察。但如果有了力量觉察,难道就能改变了吗?难道他们就会说,啊,既然我们觉察到这只是一段暂时的关系,那就放弃吧?我想不会的,他们依然需要这一段关系历程来完成各自的发展的。可惜的是,普通人从中得到的滋养是有限的,因为普通人就是这个特点,落不到什么特别好的果子。好,这是借伞。
第二个象征是盗银。白素贞盗银,然后害许宣吃官司。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个隐喻。这个银啊,代表的是流通和交易。那么这个是社会上的人际关系里边重要的一个部分。白素贞试图去驾驭这个部分,因为她作为阿尼玛,在进入到人类社会她要驾驭这个部分。但是她那完全是不按牌理出牌,那不按牌理出牌,谁会倒霉呢?其实倒霉的不是她,倒霉的是那个普通人,那个男人,那个要跟她连接的人。所以这也就是说为什么阿尼玛是害人精啊。是因为这个阿尼玛本身完全有力量去超越这个社会法则,而人是无法超越社会法则的。所以,他们共建一个系统的时候,在同一个系统里边,阿尼玛违法,承担后果的往往是那个人。阿尼玛象征男人的灵魂,灵魂不羁的男人难免与现实起冲突。
而偷衣衫也是,衣衫代表人格面具。阿尼玛对人格面具是漠视的,祂不太相信需要一个人格面具。但是祂体谅到人需要人格面具,而祂采用手段的又是偷,又是一个违规的做法。所以呢,承担后果的又是这个人,所以再次证明阿尼玛是害人精。
那最后我们要说一说法海,法海这个形象通过历代戏曲故事的翻唱重演,翻拍,法海已经从一个正面形象变成了反派。那么法海代表的是什么?法海在冯梦龙的文本里边,我看他更像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那个超我。我们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体系来看待这个故事的时候,那么白素贞相当于是男人的阳具或者叫阴茎,它是一条白蛇。那这是一个男人和他自己的性的一个关系。人是喜欢自己的性的,但是如果不能够恰当地去驾驭和运用好自己的性呢,就会反过来受性的困扰。然后最终谁能够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那就是超我。所以法海代表的是超我。
在这个故事里面,小青是一条青鱼,是白素贞找来的一个陪伴,小青在这里边的故事是非常的少,所以小青在这个里面基本上没什么地位。但是呢,作为一条青鱼化成的人,我们或者叫人鱼,是暗中隐含着美人鱼的这样一个原型意象在里边的。而美人鱼的原型意象我们可能有所了解,除了魅惑人,就是在爱情中的单方面的付出,全情的投入,然后最终会牺牲掉自己。那我们看一看白素贞在这个故事里面是不是这样。基本上她是一厢情愿地投入到了一场爱情,她是坚持和想要过人类的那种美好的幸福生活。她有一种原初的自卑,就是好像我只是一条蛇,我现在变成人,我想要过人的生活,我想要那种真实的夫妻生活。然后呢,我爱许宣,我要把自己完全的交付给许宣,奉献给许宣。甚至连许宣娶她的钱,都是她偷来的。她这样一种做法,其实就挺像美人鱼的做法的。而许宣一开始是被色诱,我们在冯梦龙的这个文本里,看不到许宣对白娘子的出于内心深处的挚爱,我们看到的是好色。就是被女色所诱惑,贪恋,贪欲,这就是普通人。每一次他与白娘子明明有了幸福的温暖的家,愉悦的夫妻生活,可是他的心思还是记挂这外面的世界,想要他的人类社会,想要他的人际关系,想要他的狐朋狗友。说狐朋狗友,也有点过分,其实他所交往的也只不过是一些普通人,蒋和啊之类的。蒋和就是和和气气,和睦的意思,都是这样一些普通人。那么看不出许宣是真心挚爱白娘子的。相反,白娘子对许宣是付出了真情实意的。所以这就是注解了小青的这个存在,这条青鱼、美人鱼代表了对爱的一种投入和奉献。
好,那么今天我们的分享就到这里,没想到居然把这个时间都用光了。我们留五分钟做一些交流吧,看看大家有什么想法,要互动一下的。
互动交流:
乐活怡磬: 颜老师,您讲了阿尼玛很多超现实的不按常理出牌,是不是拥有这样的阿尼玛的人,很难在现实社会中拥有一份真正持久的爱情和幸福?在现实中必定是受挫的?
西山老师:未必。@乐活怡馨 坦然接受大众投射阿尼玛的人常常活得很滋润。如麦当娜。爱情的美好与持久无关。
乐活怡磬:都是阿尼玛,为什么这些人物原型的命运不同?
西山老师:没有一个纯粹的阿尼玛。阿尼玛是投射形成的,并有其他原型参与促成。白素贞,就包含了白蛇、美人鱼等等。
乐活怡磬:这么说,是不是自己的生活境遇,都是自己投射的结果。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如何去投射和互动?
西山老师:这样说,挺理想的,要是一个人的人生能够完全由自己投射决定,那可真的是太好了,实际上啊,可能是人与境遇共同决定的。
乐活怡磬:[笑][转圈][强]是啊,哈哈忘了人是环境的产物了。
素心兰:很好奇许仙在阿尼姆斯的哪个阶段,红拂女的阿尼姆斯就很容易理解,而白娘子似乎兼具了阿尼玛的很完美的投射,夏娃的,海伦的,玛丽亚的...她为什么和许仙这样普通人原型的阿尼姆斯在一起?
西山老师:@素心兰,许仙身上未见阿尼姆斯,只是凡人一个。如果能让白娘子投射什么,仅仅青年俊朗而已。
刘辰悦:白娘子为何爱上许仙?她的阿尼姆斯除了青年俊朗,还有心思单纯与善良,也就是她的阿尼姆斯仅在于最初阶段吧@西山
西山老师:勉强算阿尼姆斯投射吧。许仙实际上无任何阿尼姆斯。法海有很强的阿尼姆斯,权威的、雄辩的,果决的,法力高强的。许仙就是人原型,载体为凡人,芸众。八点人性描述。冯梦龙本白娘子爱许仙,被写成魅惑害人,正是凡人对阿尼玛的重要投射之一。后来改编之后,许白恋被拔高,承载了后人情感诉求和政治考量,另当别论。港片《青蛇》中的许仙已被赋予才华阿尼姆斯和济世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