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
电 话:13718992622
E-mail:jack2112@126.com
Q Q:66163793
账 号:6222370025261435
开户行:工行牡丹卡中心
户名:颜浩

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讲座与报告 >> 意象·俄狄浦斯

意象·俄狄浦斯

时间:2019-03-26  点击:

意象·俄狄浦斯

西山 西山心理工作室 2018-01-09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二十六次

2017.1.3

主 讲:颜 浩(西山)录音整理:刘辰悦

 

今天我们讲的可能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关于俄狄浦斯。俄狄浦斯,大家都不陌生,因为我们做心理这一行的都知道有一个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他老人家早年的一个探索发现。他认为很多心理问题的根源都可能是归咎于这个俄狄浦斯情结处理得不是很好。然后人们的成长必须要经历过俄狄浦斯情结这么一个时期,这个可能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所以我今天主要讲的不是这个。今天我们要还原一个俄狄浦斯。当然,俄狄浦斯是一个传说的人物了,说真要还原,其实也做不到啊,因为事实上有没有这个人?他就是一个传说,所以很难说。但是他的这样一种现象,这个故事所要讲道理,这个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今天我们讲的俄狄浦斯这个故事的版本依据的是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最有名的悲剧之一。这个悲剧的发生的地点大概是在古希腊的忒拜城、科林斯城、德尔菲神庙以及雅典等这样一些地方。

据说忒拜王拉伊俄斯年轻的时候王位被他的堂兄篡夺,曾经有过一段流亡生活。他受到皮萨王帕罗普斯的善待并被聘为国王的家庭教师。珀罗普斯可以说是拉伊俄斯的恩人。但是拉伊俄斯跟他的学生,就是小王子,发生了同性恋情。那小王子叫克律西波斯,他负责教他驾驭战车,结果趁尼米亚竞技大会夺冠的机会驾驶战车把这个小王子直接拐骗带回了忒拜,同时他也在贵族的支持下重新恢复了自己的王位。这个事就让珀罗普斯感到非常的愤怒而又悲伤,他就对拉伊俄斯发出了诅咒。拉伊俄斯回到忒拜是因为他的堂兄去世了,他恢复王位了。另一个说法是,他本来就是一个正常的王子,是忒拜王拉布达科斯的儿子。拉布达科斯去世之后,他是正常地继承了王位,他是继承王位之后去珀罗普斯的国家拜访,然后得到了热情的款待,但是拉伊俄斯在做客期间拐走了珀罗普斯年幼的儿子克律西波斯,把克律西波斯作为自己的娈童给带走了。所以珀罗普斯就对拉伊俄斯发出了一个诅咒。他诅咒众神一定要严厉地惩罚拐骗少年的拉伊俄斯,并且拉伊俄斯将来生下的一个儿子会杀死他,他是这样来诅咒的。这个诅咒显然是得到了天神的支持。

拉伊俄斯回到忒拜以后,娶了王后伊俄卡斯忒。娶了王后伊俄卡斯忒之后,因为他心里边装着一个鬼,所以他几乎不愿意跟这个王后同房。当然一方面他是一个同性恋者,我们知道同性恋者可能对异性兴趣确实不大,即使他实际上具有双性恋能力。但是由此而来的问题是他一直没有子女。那么一直没有子女的话,这个事情也是让他很不安的,因为这意味着这个王位没有继承人了。所以他决定去德尔菲神庙向阿波罗请教:为什么自己没有孩子?他心里知道,他对女人不感兴趣,但并非不能跟女人性交啊。但是阿波罗的女祭司皮提亚给的一个答复是让拉伊俄斯非常震惊。她说:你会有儿子的,你将会生一个儿子,但是你会死在你儿子手里,你的儿子会娶他的生母作为妻子。而且皮提亚说,这是珀罗普斯的诅咒。拉伊俄斯非常的惊恐,他想怎么样逃避这个厄运?要么一直不跟王后同房,其实不跟王后同房也是有压力的,因为王后会有要求——那你不跟我同房,不能怪我生不出孩子。另外他心里面还下一个决心,如果万一生了儿子,那就将儿子杀掉。有没有继承人比起自己的生命安全来说已经是次要的了。

有一天拉伊俄斯喝醉了,喝醉了以后还是跟王后同房了。结果同房之后,王后果然就生了一个男婴。于是拉伊俄斯就命令人用铁丝穿过这个新生儿的双脚,绑在一个棒子上,交给了他自己的马车夫说:“你去把他给我扔到荒山里边去。杀死他,让森林里的野兽吃掉尸体算了。”要求他一定要让那个孩子消失。他的马车夫并没有严格地执行他的命令,因为他实在于心不忍,他没有办法下手杀死这个孩子,于是他只是把这个孩子抛弃了。在他回来的路上,他碰到了邻国科林斯国王的牧羊人。科林斯王国和忒拜王国有个交界,交界的地区都是一些山林,所以那个牧羊人在那牧羊。他就把这个事儿跟那个牧羊人说了。牧羊人说:“哎呀,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呀。”他就赶紧去把那个孩子给抱起来,抱走了。这个马车夫就回去向拉伊俄斯复命,说:“我已经完成任务。”但是这个牧羊人呢,他却把这个孩子抱去见柯林斯国王波吕玻斯,因为国王正好没有子女。他把这个男婴送给波吕玻斯,也是一份心意,就是说为国王捡来一个儿子。波吕玻斯一看这个孩子觉得又可爱又可怜,就立刻决定将这个孩子作为他的继承人收养了。王后叫墨洛珀,夫妻俩就给这孩子取名叫俄狄浦斯,意思是脚肿的。因为那个脚被铁丝穿过去,捆在那个棍子上,你们可想而知,他的脚肯定是肿得很厉害了,感染发炎了。就这样俄狄浦斯在波吕玻斯和墨洛珀夫妻的抚养下长大成人,夫妻俩都说俄狄浦斯是自己的亲生骨肉,俄狄浦斯也是这么认为的,就认波吕玻斯和墨洛珀作为他的父母。

但是在俄狄浦斯长到成年之后,大概是十六七岁的时候,在一次宴会上有一位大臣跟这个国王之间闹别扭,于是喝醉以后就大声嚷嚷说:“俄狄浦斯是一个养子,是捡来的,根本不是国王的亲生儿子,将来没有资格继承王位。”他就这么嚷嚷。俄狄浦斯听到这个话以后就非常的吃惊,并且很疑惑,他就去找这个国王和王后,恳求他们说出实情。国王和王后的一再向他保证说“你是我们亲生的”,俄狄浦斯依然感到难以确信,于是他决定去德尔菲神庙探究一下自己出生的秘密。他要去德尔菲神庙,他要独自上路,国王很不放心,希望派一些随从跟随他。但是俄狄浦斯坚持要独自前往。然后王后认为俄狄浦斯已经长大了,应该是让他去锻炼锻炼了,于是对国王说:“就不要再派人跟他了,让他自己去吧。”于是俄狄浦斯就出发去德尔菲神庙。在神庙那边肯定是有很多人在排队了,轮到他的时候,那个女预言家皮提亚看了他一眼,说:“你的命运非常可怕,俄狄浦斯。”“我的命运怎么啦?”她说:“你会杀害自己的亲身父亲,还会娶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并与她生下被众神所诅咒,被老百姓仇视的子女。”俄狄浦斯感到非常的震惊和恐惧,并且感到匪夷所思,非常的沮丧,逃离了德尔菲神庙。他离开了这个德尔菲神庙以后就有点恍恍惚惚。是回去还是不回去?如果要回去的话,难道我要去杀父娶母吗?因为他心里面想波吕玻斯和墨洛珀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所以他不能回去。现代人也许会奇怪,一个人难道会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古人不那样想,他们认为神的意志很难对抗。既然不能对抗,于是他就想那就逃跑吧,如果我不要成为这样一个杀父娶母的人的话,那我只有逃避这个命运,干脆就在希腊各地流浪吧,就不回去了。

 

德尔菲神庙的阿波罗神谕,在当时古希腊社会是人们非常崇信的,这些神谕在传说中几乎都是非常灵验。神谕究竟是什么?神其实是我们无意识心灵的一些功能性的延伸。作为一个民族的神,阿波罗实际上是集体无意识里面的这样一种精神力量,太阳神,意味着高度的觉知,光天化日没有秘密,所以具有预言预知能力。神谕往往会说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深层的声音,但是可能我们自己是不一定了解的。比如拉伊俄斯因为拐走了珀罗普斯的儿子,他被诅咒了。拉伊俄斯有娈童癖,就是同性恋,他以克律西波斯作为他自恋的容器,克律西波斯相当于是他的孩子一辈,他自己是一个成年人,克律西波斯是一个孩子,那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珀罗普斯的诅咒,就是说你要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所杀,你的亲生儿子也是一个小男孩,他不会被你所侮辱,所以他会杀死你,这是无意识里边一种寻求平衡的方法。所以神谕只不过是说出了一种在无意识里边寻求平衡的可能性,那么既然珀罗普斯已经作出那样一个诅咒了,神谕就采用了这个诅咒。也就是说在拉伊俄斯内心深处,他最为恐惧的事情,就是珀罗普斯的诅咒应验,那么恐惧什么,就会来什么,这就是神谕会在他身上发挥作用的他的心理上的一个点。古人会将神外部化,所以恐惧会成为一种难以克服的现实问题,来自外部的神的象征。但实际上神谕相当于给出的是一种象征模型,具体用什么事实来完成这个神谕的体现,这里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俄狄浦斯王子被父母抛弃,那个时候弃儿原型就会附体,科林斯王的牧羊人是一个拯救他的行人。俄狄浦斯取名为脚肿,这个也是一个隐喻,它注定了他的人生道路会是艰难的跋涉,并且以游子的姿态来度过他的一生。所以他早期在科林斯王宫的这个很好的养育和成长经历,实际上是为了将来走更艰难的人生道路奠定了一个基础。而且作为弃儿,他必然会以抛弃和创造来应对被抛弃这样一个早年的情结。俄狄浦斯害怕神谕应验,他从科林斯王国,从德尔菲神庙出逃,其实同时踏上的就是一个行人之旅。他意识不到他的逃离是对养育者科林斯王的抛弃。而正是他逃避命运,恰恰是他命运的最关键的章节的开启。因为人和他的命运是一体的,人是以自己的一生在创造和谱写自己的命运。所以逃避命运其实只是谱写命运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而已。

 

在英国博物馆里边有命运三女神的雕塑,经历过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命运三女神失去了胳膊,也失去了脑袋,只剩下三具躯体,这个是现存命运三女神的塑像图片。或者说这也是一个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表达,也就是说命运三女神其实并不思考什么,也并不具体做什么,所以她没有脑袋,也没有胳膊。当然实际上脑袋和胳膊可能是被人砍掉了或者破坏了等等,就是经年累月逐渐形成的。但是她确实就是一个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表达。命运三女神大姐叫克洛托,她是负责纺织生命线的;二姐叫拉克西丝斯,负责测量长短;然后最有力量的当然是小妹阿特洛波斯,她拿一把剪刀,她就决定在哪儿一刀剪下去,这个命运就会结束。那么至于这条线是什么,它其实里面没内容,这个内容靠什么呢?就要要靠我们自己来填充。俄狄浦斯就是以逃避命运这种方式来填充他的命运,谱写了他的命运。这就是所谓的悲剧的意蕴。历代评论家多把俄狄浦斯的逃避解读为对神的抗争,这种善意解读背后,其实还是把神从心灵深处推到了外部成为敌对势力了。我觉得真正的抗争只能发生在不逃避的时候,发生在承担和接受的前提下,去主动改造。

俄狄浦斯带着一种沮丧的心情在流浪,心情很不好,转来转去,漫无目的地走向了忒拜这个城市的方向。在一条狭窄的山道上,他跟一辆马车相逢了。这辆马车上面坐着一个气宇轩昂的老人,带了几个仆从和卫士。但是这个山道本来就很狭窄,俄狄浦斯又是一个习惯于走在路中间的大大咧咧的王子,那个车夫就要让俄狄浦斯让道。俄狄浦斯就想:凭什么我要让你?俄狄浦斯心情反正也不好,就不想让。对方那个卫士就上来赶人,结果就打了起来,俄狄浦斯就把那个卫士打倒了,然后正要从马车旁过去的时候,没想到车上的老人很生气地用手里的手杖在俄狄浦斯头上重重地敲了一下。这个时候俄狄浦斯就不干了,本来他没有想要为难老人的,结果老人敲了他一下,他就暴怒了,一下子就把马车掀翻,仆人、卫士们蜂拥而上对付他,他一不做二不休,他就干脆用木棒把老人的仆人和卫士全部打死,只有那个马车夫悄悄地逃跑了。俄狄浦斯完全不知道自己所打死的这个老人,恰好就是自己的生身父亲拉伊俄斯。

拉伊俄斯为什么会轻车简从走在这条道路上呢?是因为忒拜出了一个事情,有一个妖怪叫斯芬克斯,据说是太阳神阿波罗投放的,坐在忒拜城外的山坡上,每天向忒拜城索取贡品,然后商旅过往的这条路就完全断绝了。古希腊人都是靠贸易生活的,结果商旅断绝以后,这个忒拜城很多人就很难在那里面生活下去。斯芬克斯要过往的商旅行人猜一个谜语,如果猜不出来她就会把这个人吃掉。所以斯芬克斯的危害使得忒拜人非常的恐惧。于是国王就有责任来为特拜人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他要去德尔菲神庙做一番祈求并求一个神谕,想弄明白这个斯芬克斯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所以他正在赶往德尔菲神庙的路上和俄底浦斯狭路相逢。

俄狄浦斯杀死了这个老人之后,认为自己只属于正当防卫,所以他也不当回事儿。在古代,可能真的是这样,杀个把人,好像不是什么特严重的问题,斗殴伤人只要是正当防卫都还是被允许的。斯芬克斯在忒拜的道路上正在危害忒拜。俄狄浦斯到了忒拜城以后,发现忒拜城很凄凉,大家都无精打采的。他就问为什么。然后有一个少年就告诉他说:“山上有一个斯芬克斯,他在这儿害人,大家都拿他没办法。俄狄浦斯就说:“那我去,我是一个外乡人,兴许我能够帮到你们。”其实俄狄浦斯已经置生死于度外了,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命运那么糟糕,要杀父娶母,那既然是这么糟糕的话,干什么事不是干点事儿,于是他就决定去会会斯芬克斯。于是那个少年就把他带到山脚下,告诉他斯芬克斯在山上的位置。俄狄浦斯往上走,果然他看到了很多人骨头,就是斯芬克斯吃的人。然后他见到了斯芬克斯。斯芬克斯高高地蹲在一个岩石上。她有一张美丽的女人的脸,但是有一个狮子一样雄壮的身体,还有一对像老鹰一样的翅膀。斯芬克斯说:“你来得正好,请你猜谜语,如果你猜不出来,我会吃掉你。”俄狄浦斯说:“如果我猜出来呢?”“如果你猜出来,那我就该死,因为这是神规定的。”于是俄狄浦斯就说“你说吧”。斯芬克斯就说出谜面:“什么样的生物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舞,晚上三条腿?当他四条腿的时候,恰恰是他行动最缓慢,最弱小的时候?”俄狄浦斯毫不犹豫地说出谜底——是人。是啊,这就是正确答案。因为人小的时候是爬的;然后盛年相当于是中午或者白天,是两个脚走路;到傍晚的时候人就老了,需要一根拐杖,所以说三条腿走。斯芬克斯发现这个谜语被猜破,于是她就跳崖自杀了。

 

传说斯芬克斯是阿波罗放到忒拜城,专门用来惩罚忒拜人的。她的谜语还是缪斯女神教他的。所以斯芬克斯到忒拜来其实带着神的使命,俄狄浦斯破解了这个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不得不按照神定的规则,纵身跃落大海,或者说跳崖自杀。斯芬克斯究竟象征什么呢?你们看斯芬克斯的形象,一个美丽的女人的脸加一个雄壮的狮子的身体,还有会飞的鹰翼。从这个形象来看的话,你会看到这是一种强悍无比的女性潜能。美丽的女人的脸是非常具有诱惑的,尤其对于这个男性的社会来讲。所以它代表的是现实人生的诱惑,但同时又是有恐惧的,因为她是狮子的身体,她会吃人。现实人生是人可以生存其间的,但也是人被吞噬的地方,佛陀就说人生说到底就一苦字。所以她代表现实人生的诱惑和恐惧。斯芬克斯当然也是阿尼玛的一种吞噬性的隐喻,阿尼玛对于不能如祂所愿的一些人和事会予以吞噬——表现为女人对不如意人事的不停唠叨。然后我们从斯芬克斯身上也可以看到一种原发性的高度自恋,因为她觉得没有人能够猜得出这个谜底,所以原发性的高度自恋一旦被打破的话,这个人就会崩溃。斯芬克斯跳崖自杀就相当于是崩溃。人们的这个原发性的高度自恋在什么时候会被打破?在人的成长的过程中间,人人都会在母婴一体阶段会形成一个原发性自恋,也恰恰此时四条腿走路最为脆弱。然后变成两条腿走路进入俄狄浦斯期,发现家庭中还有一个有力量的父亲占据母亲的时候,这种原发性自恋的感觉就被彻底地破坏了。所以俄底浦斯期会打破原发性的自恋。这就是俄狄浦斯猜出这个斯芬克斯之谜的一个心理学方面的意蕴。

俄狄浦斯让这个斯芬克斯跳崖自杀了,山脚下的少年,看到了这一切,就赶紧欢呼着跑向城市,然后向大家宣称:“斯芬克斯被俄狄浦斯杀掉了!斯芬克斯被俄狄浦斯杀掉了!”全城的人都拥出来,然后他们把俄狄浦斯迎接到他们城里面,他们非常地感激俄狄浦斯。在这之前,这个老国王被杀的信息传到这个国家之后,克瑞翁作为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兄弟临时摄政,摄政王曾经发布过一个公告:谁如果能够解决斯芬克斯的这个难题,谁就可以成为国王,并娶他的妹妹伊俄卡斯忒为妻。好,结果呢,俄狄浦斯解决了这个问题,于是顺理成章的,俄狄浦斯也就被推举为忒拜的国王,并且娶了伊俄卡斯忒为妻。王后通常代表的是财富、国土和人民,所以俄狄浦斯成为国王,娶伊俄卡斯忒为妻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他完全不知道的是,他娶的恰恰是他的生母。所以在社会学意义层面上,他犯了一个乱伦罪。

俄狄浦斯成为国王之后,非常的英明,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人民老百姓都非常的感激俄狄浦斯,觉得俄狄浦斯比老王拉伊俄斯更为公正、善良、勤劳、踏实。但是有了这么好的国王,这个国家却并不能摆脱一些糟糕的事情,很快这个国家就进入长达十多年的干旱,并且总有一次比一次强烈的瘟疫来临。起初,忒拜人还是在跟这个命运做一些抗争,努力地抗旱,努力地医疗,到后来这个事情越来越失控,大家都想可能会不会有什么别的事情——上帝对我们这个城市有愤怒啊,什么别的事情?你看,先是斯芬克斯危害忒拜城,然后是老国王拉伊俄斯被人莫名其妙地打死,然后老国王被打死这件事不了了之了,因为凶手还没有找到,但斯芬克斯这个难题被俄狄浦斯解决了,眼看着大家能够盼望过上平安的日子了,结果呢又出现了干旱和瘟疫。俄狄浦斯也曾经带领老百姓向神献祭,但是神好像不回应,怎么献祭都没有用。于是大家就去找俄狄浦斯,说:“国王,这是最后的关头了,再不行,这个国家就散了。”大家就围绕着俄狄浦斯说:“你一定要替我们想想办法,该怎么办?”俄狄浦斯说:“我已经派克瑞翁去德尔菲神庙求神谕去了,看一看神谕会告诉我们什么。”俄狄浦斯自己对德尔菲神庙的神谕是很纠结的一件事,而且俄狄浦斯会认为自己已经躲开了杀父娶母的命运,所以他一开始并不积极地去请什么德尔菲神庙的神谕,也是克瑞翁这些人反反复复给他进谏说“我们还是去求神谕吧”,他才同意的。克瑞翁回来了,带来的神谕是:王国庇护了一个罪人,就是当年杀死老王拉伊俄斯的那个罪人,必须要找到这个罪人,然后绳之以法,这个灾难才会结束。

克瑞翁提到的这个神谕也很奇怪,怎么会是这样一个神谕?就是要替拉伊俄斯鸣不平的一个神谕。所以说到底,谁去求神谕,跟谁及其代表的群体内心最困扰和最恐惧的事情是有关联的。克瑞翁当年作为拉伊俄斯去世之后的一个摄政王,当他去求神谕的时候,他是带着一份对拉伊俄斯去世的疑问的,所以神当然会说出关于拉伊俄斯的这个事情,这个是我的看法,就是说神谕总会把我们内心很深的地方的这个声音给挖掘出来反馈给我们。拉伊俄斯得到的神谕是“生一个孩子会杀父娶母”,是因为自己犯了罪,内心有内疚。俄狄浦斯会得到那个神谕是因为俄狄浦斯对自己的出生感到困惑,感到不确定,感到不确信,也生怕会有什么问题,所以神会给出俄狄浦斯的一个“将来会杀父娶母”的这么一个神谕。在无意识里,人们彼此相通,更何况俄狄浦斯和拉伊俄斯是父子。

克瑞翁带来了这个神谕之后,俄狄浦斯就决定一定要彻查,上天入地也得把这个罪人找到。这个时候有人就提议说,要不要请著名的预言家忒瑞西阿斯来帮忙,因为忒瑞西阿斯也是经常很灵验的,大家都非常信任忒瑞西阿斯。忒瑞西阿斯被请来了,俄狄浦斯请忒瑞西阿斯说出凶手的姓名,但是忒瑞西阿斯能说什么呢?他心里倍儿清楚,他知道谁是凶手,但是他不能说。他说:“你放我回家吧,国王。这样也许我们大家都会更轻松一些。”但是俄狄浦斯坚持要他回答,忒瑞西阿斯咬定牙关不肯。俄狄浦斯就暴怒了,说:“什么预言家!你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要么就是顽固不化,你竟敢拒绝你的国王!”最后,忒瑞西阿斯他受不了俄狄浦斯的怒斥,他就终于开口:“是你玷污了你的国家,你本人就是你要找的杀人凶手,你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我们大家最敬重的妇女,你娶的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听了忒瑞西阿斯所说,俄狄浦斯一下子就狂暴地愤怒起来,说:“你说的居然是跟德菲尔神庙那个女预言家说的是一模一样的,你们是不是串通好了的?我明明已经避开了那样的命运,你还在胡扯八道。”然后他就骂忒瑞西阿斯是撒谎的小人,要处死他。但是其他人都劝,忒瑞西阿斯在这些老百姓中间的威望很高,所以都希望俄狄浦斯收回他的这个话。忒瑞西阿斯说:“俄狄浦斯,你只是不知道你所犯的罪,但是你即使知道了,也不一定能够面对你的罪。”俄狄浦斯说:“如果真是我的话,我一定会负责任。”他确实是一个敢做敢当,能负责任的国王,他对自己的这一点品德是深信不疑的。忒瑞西阿斯又接着说出下面的预言:明眼人会变成盲人,富豪会变成穷汉,你会离开忒拜,流亡他乡。然后俄狄浦斯就怒气冲冲,并且还怀疑克瑞翁教唆忒瑞西阿斯撒谎,克瑞翁会不会想篡夺自己的王位?他就怀疑这个,怀疑那个,有点丧心病狂了。

他回到王宫里面去找伊俄卡斯忒,问伊俄卡斯忒老国王到底是怎么死的,这个时候伊俄卡斯忒才告诉他。所以这个事情有点奇怪,俄狄浦斯在这已经十几年了,居然到现在才知道,伊俄卡斯忒才告诉他,这个是一个细节上的缺陷,但也可能是真的,且不管它。那伊俄卡斯忒就告诉他:“拉伊俄斯是在去德菲尔神庙求神谕的道路上被一个外乡人杀死的,只有他的车夫逃了回来。他的车夫逃回来以后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我,然后因为他觉得非常对不起这个国王,所以请求惩罚,于是我把他流放到了边界,让他到边界去牧羊了。”俄狄浦斯于是决定要去找这个证人。他想弄明白,因为他心里面知道他当年曾经杀死过一个老人,时间地点似乎都能够对上,但到底是不是忒拜王呢?因为他当时是轻车简从啊,并没有穿上国王的服装,所以他也不知道当时杀的是不是国王。所以他需要证人,就赶紧派人去找那个被流放的车夫,也就是现在的牧羊人。

然后正好在这个时候,科林斯派来了使节说,科林斯王去世了,需要俄狄浦斯回去继承王位。因为他们经过十几年也就打听到了,俄狄浦斯成了忒拜的国王,所以他们派来使节要俄狄浦斯回去继承王位。那也就是说,俄狄浦斯会成为两个国家的王。但是这个派来的使节不是别人,恰恰是当年在边界上牧羊的,把俄狄浦斯抱回去献给国王的那个人。因为忒瑞西阿斯已经说出了俄狄浦斯是杀父娶母的这个凶手了,所以俄狄浦斯就想问问当年拉伊俄斯的儿子的死活存亡,究竟有没有死掉,当年是怎么样把那个小孩给扔掉的。于是当信使到来以后,俄狄浦斯就问信使自己究竟是不是科林斯王和王后的亲生孩子。那这个信使是知道实情的,他说了实话,他说:“不是,你当年就是忒拜的王子,你是被扔掉的,然后是我把你抱回去交给科林斯王的。”这个时候那个被流放在边界上的车夫也回到了宫廷。他见到了他的老朋友,就是科林斯王的牧羊人。然后他们就把事情的原原本本都说了出来。这个时候才真相大白,俄狄浦斯完全知道了自己的出身,然后他就觉得非常的痛苦和悲伤,很难说俄狄浦斯此刻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因为在有些版本里,俄狄浦斯疯狂地叫嚣要去杀掉伊俄卡斯忒。宣称伊俄卡斯忒玷污了这个宫殿,这是一种迁怒的方式。古代人如果是一个个性比较粗糙的人的话,是完全有可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宣泄他的愤怒的。但是在电影《俄狄浦斯》版本里面,我们看到的俄狄浦斯是反而平静下来了,反而就完全陷入一种不可琢磨的平静状态,就是一切都明白了,然后他要去见王后伊俄卡斯忒。但是伊俄卡斯忒已经上吊自杀了。因为你想嘛,作为皇后伊俄卡斯忒,她跟老王拉伊俄斯其实没有多少亲密和情感,因为拉伊俄斯经常不去临幸自己的王后,跟王后性关系都非常少,更谈不上亲密,然后生下唯一的儿子还被扔掉了,所以这个王后的心情已经被老王伤透了。然后这个外乡人俄狄浦斯,帮忒拜除了害,然后又是年轻力壮,对自己又是那么的好,虽然两人年龄上有差距,但是俄狄浦斯对自己的王后非常的好,非常的尊重,非常的关爱,他们的婚姻生活可以说是非常的甜蜜,只是他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居然是母子关系。所以当这个王后得知原来自己的这个丈夫是自己的儿子的时候,她承受不了这样一种心理上的打击,这么美好的一段婚姻生活原来居然是母子关系,是一段乱伦,是一段罪恶,她就觉得生无可恋了,就把自己吊死。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惋惜的很痛苦的事情。俄狄浦斯看到自己的妻子兼母亲已经上吊自杀了,他悲从中来,非常的痛苦,他就把王后伊俄卡斯忒放下来,然后用伊俄卡斯忒的胸针把自己的眼睛戳瞎了。这也就应验了忒瑞西阿斯的预言:明眼人会变成瞎子。他把自己的眼睛戳瞎了,说:“我真的不愿意看到发生的这一切。”自己明明已经千方百计想要躲开了,可是这些事情仍然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俄狄浦斯觉得应该给国民、给国家一个交代,他就决定要离开这个王位,让克瑞翁摄政——他和伊俄卡斯忒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将来让他的两个儿子和克瑞翁来共管这个国家。随后他就出去流浪了,之前还有个插曲,他的儿子们很不客气地塞给他讨饭棍,催促他启程。但他的两个女儿呢,她的小女儿太小,还只能在家里呆着,他的大女儿安提戈涅却决定陪着父亲一起去流浪,以便照顾他的生活。

俄狄浦斯刺瞎双目,这也是一种象征,就是我不用去向外部世界投注,去关注外部世界,我现在应该只专注我的内心。然后他的出行流浪是成为真正的行人,是弃儿人生发展的一个宿命,也是必然的走向。他的第一次流浪是从科林斯出逃,他的第二次流浪是从忒拜离别。他的自我放逐,其实反倒是担当,因为他曾经是那样地逃避他的命运。而现在当一切都发生了,已经逃无可逃,那么自我放逐,反倒是一种担当。安提戈涅作为他的女儿,对俄狄浦斯这样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杀父娶母的罪人,其实好像是一个容器,去扶持她的父亲,照顾他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具有治疗意义的包容和保护。

俄狄浦斯在希腊各地流浪了几年之后,最终来到了雅典的郊区库洛诺斯,库洛诺斯是复仇女神厄里尼厄斯的圣林。俄狄浦斯这几年的流浪生活使得自己衰老得很快。所以俄狄浦斯到了库洛诺斯以后,他就觉得到了该停下来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停下来了,因为他已经到了这个复仇女神的这个怀抱里,他这一辈子的流浪生涯也该结束了。库洛诺斯是厄里尼厄斯的怀抱,是一个让一切都得到公平的具有平复创伤意义的地方。成为一个行人,离开自己的王位,这样一种赎罪的做法,在心理层面上,对于俄狄浦斯来讲,意味着是一种社会尊严的修复。人们对俄狄浦斯越来越感念他的恩德、他曾经做的好事,他的正直、他的无私、他的奉献精神等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予以同情,而不是歧视,所以俄狄浦斯身心各方面就都逐渐得到修复。人们渐渐地就忘掉了他是一个杀父娶母的罪人,况且犯那样的罪也不是他的主观的意愿。俄狄浦斯在雅典库洛诺斯圣林停留下来以后,得到了雅典王大英雄忒修斯的保护。忒修斯也是比较尊重、尊敬俄狄浦斯的这样一个为人处事,所以愿意为他提供保护。

这个时候忒拜国内却不太平了,俄狄浦斯的两个儿子开始对王位进行了争夺。小儿子联合克瑞翁舅舅把大儿子驱逐出境了,大儿子被驱逐出境,逃到阿耳戈斯,纠结了一帮朋友,然后调动起一支军队来要准备打回忒拜。于是双方都是摩拳擦掌积极备战,双方都去求了德尔菲神庙的神谕,神谕说:俄狄浦斯的儿子想要得到王位,必须得到父亲的支持。于是两个儿子都先后来到圣林看望父亲,希望父亲跟自己在一起。小儿子没有亲自来,是让克瑞翁来的,大儿子是亲自来的,都是希望父亲跟自己走。但是对这个神谕,俄狄浦斯却发出了诅咒,俄狄浦斯诅咒他的两个儿子会在交战中身亡。他为什么要发出这个诅咒呢?说虎毒不食子,为什么要诅咒自己的儿子呢?因为他实在是非常的失望,这两个儿子完全只在意他们的这个王位的权益,却弃这个老人于不顾。当年还是克瑞翁提出要留俄狄浦斯在王国里边再居住一段时间,而两个儿子却提出应该尽快顺应老百姓的意愿,把俄狄浦斯赶走。所以实际上俄狄浦斯虽然说也是自己愿意离开忒拜,但是在动身的时候在形式上却是被儿子赶走的。所以他心里边有这种对儿子的失望和怨恨。所以他就发出了这样一个诅咒。这个诅咒的精神内核与当年拉伊俄斯所为如出一辙,是父要杀子,终结血脉,哪里有半点爱意啊!人类集体意志反对乱伦有其积极意义(虽然我们知道埃及王室为了血统纯洁一直乱伦,但人家自称为神呢),可以避免血统衰退,遗传缺陷等,但俄狄浦斯的诅咒却也折射出他对人类集体意志的臣服,他视自己的血脉为不洁的。德尔菲神庙这次给出的神谕强调了父亲的重要性(其实针对这两个儿子当年驱逐父亲的深层内疚而生),俄狄浦斯却不予理会,不趟浑水了。

我们看到俄狄浦斯的故事,从珀罗普斯的诅咒开始,到俄狄浦斯的诅咒结束,整个业力到这就停下来了。俄狄浦斯的两个儿子果然在七雄攻忒拜的那个故事里边,因为这个战争使得双方的人民两败俱伤,于是双方都说你们两个决斗吧,于是这两个儿子在决斗的时候都杀死了对方。那么俄狄浦斯的诅咒也就应验了。从此以后,忒拜的王位就由克瑞翁一系来继承了,就再也没有拉伊俄斯的血统了,所以拉伊俄斯创造的业力,也就在俄狄浦斯的诅咒里面给终结掉了。

俄狄浦斯情结讲的是恋母情结。人们普遍具有这样一种情结,就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弗洛伊德提出这个俄狄浦斯情结以后,创建了经典精神分析大厦,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是说到了一个真相。但是随后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却有很多的专家学者纷纷地反对弗洛伊德,甚至比如有的人就说,阿拉伯人他们就恋父不恋母等等,提出各种样的证据,或者说母系社会摩梭人会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总之,对于恋母情结都会有很多的反对的声音。但在我看来,其实毫无必要,弗洛伊德说出来的其实是一个原始的原型。他只不过借用了父亲、母亲、孩子这样一个角色来说它而已,因为在家庭里面这个原型也是要被启动的吧,这是必然的。只要有主体和客体,并且主体和客体延伸出第三方,那么第三方和主体、客体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三角关系。其实它根植于我们宇宙最古老的一个源头,宇宙最古老的源头有一个模型是这样的:就是静极生动。静就相当于是一个母亲,然后动就相当于是一个儿子,那么静生动,然后静和动再结合生明,叫静极生动,静动生明。明和静能生出什么?当然是“存在”啦,那么明和动能生出什么?当然是“发展”啦!这个也像古老的希腊神话里面,盖娅生出乌拉诺斯,然后盖娅和乌拉诺斯生出克洛诺斯。所以所谓的神圣婚姻,也就是这样一种乱伦关系了。这个实际上是宇宙的一个基本的模式,在任何一个生命体的历程中间,一个生命体就相当于是一个明,当他出现的时候,他肯定会有一个父系和一个母系的两个源头,那么在父系和母系的源头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关系,他就会有恋母杀父的这样一个冲动和倾向。那么当然后来还有人提出恋父情结,就是作为女生,可能会恋父,但是无意识里面会有一种恋父杀母的这样一种反过来的情结,这样说也无不可,也可以,但它基本的原型还是恋母杀父。为什么呢?其实你没必要刻意地区分男生女生,可能外在形象看到的是男生或女生,但在心理上,男生中有女生,女生中有男生,父亲中有母亲,母亲中有父亲。所以这个三角关系,你只要提出一个三角关系,就把所有的关系都概括在里面了。女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结完全可以以一个小男孩的子人格来体验那种杀父娶母的,有的女孩子完全可以以这种方式来完成她的这个情结的体验,不一定非要恋父杀母。只不过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将来要么颇具个性风头很健,要么躺到佛洛依德家沙发上修理自己,要么既有个性又愿意做自我完善。

俄狄浦斯的故事还隐喻男性的阿尼玛无意识地停留在夏娃阶段的一种特别的情形,他们会被比自己年长的相当于自己男童时期母亲或更多一些年龄的女性所吸引并有强烈的依恋情绪,大致比自己年长5~15岁之间,他们爱得真挚深情甚至谦恭,所以对方也颇为感动怜惜,出于自身某种情结的呼应而予以接受。但随着生活的展开和自身的进一步成长,他们中不少人会变得烦躁苦闷,开始顶撞、冷落妻子并把目光投向更为年轻的异性,不能继续生活在感戴之温情中。但其中也有不少人目光投注的异性虽然比自己年轻,却依然是相当于自己男童时期的母亲的年纪,实际上,他们内在的男童支配了他们的亲密关系,某种程度上长期滞留在早已经过去的美好时光。只有真正觉知到这个情况,才能有机会发现妻子更为个性化的魅力,从而得以提升和改变亲密关系的本质。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有交流的我们可以在群里面进一步交流。今天我的嗓子不太好,就到这里吧。关于那个神谕,要补充说明几句。就是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这个神谕其实是完全可以换一种理解方式的。因为俄狄浦斯确实他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做到了杀父娶母。也就是说他对于拉伊俄斯的政治生命予以结束。他当政的这个时代是忒拜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变革的时期,他做了种种的变化和变革相当于说在这个意义上他也杀父了。然后娶母,是指他跟他的祖国相结合,他回到了他的祖国。所以这个也叫杀父娶母。往往是我们的恐惧使得神谕按照我们自己投射的方式去实现,这个上次曾经提到。拉伊俄斯是因为恐惧儿子会杀父娶母,所以他就不敢生儿子。古代人可能不像今天人对自己的那个人生有一种勇气去把握它。你想嘛,如果自己亲自养育一个孩子,然后对这个孩子很好,给他提供教育,提供成长的一个环境,将来孩子成为一个明白道理的人,他会杀父娶母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所以他的理解方式上肯定是有问题的,他就把它理解为一个真正的杀死父亲,跟母亲结婚了,他这么理解那最终的事情就这么演变。心想事成啊!


咨询规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2007 易明心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 13718992622 支付宝:westenhill@126.com 微信公众号:www-ymxl-net
账号: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 6222 3700 2526 1435(颜浩) Email:jack2112@126.com
基本账户: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昌平支行 693412269 户名:北京医易艺信息咨询中心
备案许可证:京ICP备号0700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