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讲座与报告 >> 河神的怀抱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36次
主 讲:颜 浩(西山) 录音整理:辰悦
2018.3.21
大家晚上好。咱们今天讲阿尼姆斯适应不良症,大概就计划分四次来讲。其实男人和女人都会受到阿尼姆斯这个原型的影响,虽然说阿尼姆斯是女人心目中的典型男人,那么既然作为一个典型提出来的话,肯定会影响到男人的。女人只要轻轻的一句话:“你不像个男人。”那男人就该缴械投降了,或者说就要拼命地做得像一个男人,去证明给女人看,这就是阿尼姆斯的作用。那我们说一说阿尼姆斯,大概跟阿尼玛一样也会分为四个阶段。
那第一个阶段通常代表的是阿尼姆斯的权威和安全感的一面。我用河神作为这个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为什么要用河神呢?前面我讲阿波罗追求达芙妮的时候,达芙妮拼命地逃跑,到最后实在逃不了,情急之中,她就请求河神父亲说:“把我变成一棵树吧”,她就变成了月桂树。在每一个小女孩的心目中,在她童年时期成长的过程中间,父亲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提供了安全和保护。所以作为河神的女儿达芙妮请求于他的父亲,让父亲保护她,避免阿波罗的骚扰。父亲就达成了她的愿望,让她变成了一棵树。当水妖拉法拉被丈夫国王欺负的时候,她泪流成河,然后她通过自己的泪水形成的这条河流,一直逃回了她的家乡绿河。所以河流在这里边也起了一个庇护者的作用,然后她的父亲,就是绿河之神,绿河的国王。在北欧神话体系里边,那个守护神海姆达尔,他有一个起源是海洋。北欧像丹麦、瑞典一带,他们可能也是最早的航海民族之一,在茫茫的大海上,他们逐渐地养成了敏锐的目光和非常好的听力听觉。所以在海姆达尔的神性里边,还拥有千里眼和顺风耳。这是守护神的一个重要的禀赋——千里眼和顺风耳。如果在一个孩子的心目中,父亲能够成为他的守护神的话,那么他也希望父亲能够足够的耳聪目明,足够的智慧,能够提供很好的安全、保护,并且因为他的聪明而拥有某种权威,这种权威可以让孩子们心里边感到笃定。但凡在孩子们之间出现争执的时候,一个跟父亲接近的孩子,他就可以说:“我爸说的。”那么“我爸说的”就是他的圭枭,他的真理。
作为一个男生,在我小时候,父系的长辈同样也提供了这种安全和保护的感觉,并且提供了一定的权威力量。我的小叔公是在生产队放牛的。我小的时候没人带,父母都在远方工作,小叔公就会把我带到他的牛棚里,然后把我绑在那个牛棚里面的柱子上。这条绳子也不过两三米长,就是如果我想要逃跑,是逃跑不了的,那我只能在半径两三米范围内活动。这就是一个安全保护,虽然说他是用束缚的方式,而束缚的方式提供的就是一种权威的力量,就是——你听我的,你是安全的。那只能在牛棚那样狭小的范围内爬行,但是就那个范围内的探索,已经足够引发我的好奇了——怎样地去亲近那些牛,去闻那个牛粪的味道等等,这对于我来说,都是童年时期的一个重要的刺激。等到少年我回到了父母亲身边的时候,我父亲会经常把我放在他的自行车的前车的横梁上。然后坐在父亲的自行车的横梁上的感觉就非常地,怎么说呢?就是一方面感觉到是被保护的,另一方面又会觉得还需要更仔细一点,以免掉下来,还需要自己足够的注意。然后会拥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对其他小孩而言高高在上,这对一个小孩来讲,也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安全感是我们生命的第一需求,建立安全感自然就会有些标准,这种标准就会促成权威。怎么样才是安全的?作为父辈们他们都会思考这个问题:怎么样才能让我的孩子足够安全?比如说不许到河边去玩,不许玩火等等这些话语都是权威的话语。他的目标是为了给孩子提供安全,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生命成长是有一个通道的,这个通道不可能允许你散漫的,像爆炸开来的那种完全铺开的、蔓延开来的那种发展,而是会指定一个方向。通过这个通道适当的限制,让你朝着一个方向去发展,那也就是所谓的“长大成人”。
这就是我们最早的跟阿尼姆斯打交道的经验,因为这些阿尼姆斯被投射到了父辈的身上,父系长辈——爷爷、伯伯、父亲、叔叔,家族里边的这些男人们。所以说接纳或者整合良好,其实是通过和这些男性的长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来形成的,从而可以塑造我们较为适宜的个性和表现。如果我们和这个境遇,和这些男性长辈们的关系足够的协调,那么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可能都会显得天真可爱。因为他们对于爱是有信心的,相信这个世界、周围的人是爱自己的,所以他们就会天真可爱。他们会洋溢着幸福感,是因为他们感觉到有充足的资源和刺激,吃的、穿的,都不用发愁,长辈们都会提供。然后长辈们也会提供足够的刺激,让我们去感觉到新奇,对这个世界产生一些向往——除非权威的一面做过头了,对我们探索世界有太多限制。
那么在这样一种良性的关系互动里面,我们的生命潜能就能够比较流畅地流出来,障碍就比较小,它不可能没有一点障碍,比如说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限制和障碍。但是一开始的时候这种限制和障碍是必须的,它就形成一个所谓的教育的管道。在这个管道内,我们的潜能可以充分地、流畅地流动起来,所以我们就会活泼、淘气和顽皮。所谓的顽皮,其实总是在试探这种通道的边界,或者试图去打破这种边界去获得更宽的领域,这就是我们的顽皮。我们可能会好奇和求知,这种好奇和求知,其实是我们的无意识心智在为未来的独立做准备,也是需要大量的对于知识的积累,用来应对我们的境遇中间种种新鲜的刺激。我们会显得朝气蓬勃、活力充沛、身体好。
我们中间有的孩子,稍微内向一点,可能会显得柔顺和乖巧,或者另一面,我们会比较有毅力。其实这都是基于我们对于所有障碍的经验,我们曾经被什么障碍卡住过,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那么这些经验的积累都会让我们去形成、打造我们的性格特点。如果我们注重与境遇建立安全的契约,我们的性格就会柔顺和乖巧。如果我们发展出克服境遇障碍的能力和信心,我们就会具有毅力。我们还会学习到公平和照顾人,建立规则,往往在我们身边出现了年龄相仿的竞争者之后,这种良性的应对就会形成这样一些个性特点。当出现竞争者的时候,比如说母亲生出了弟弟了,或者邻里之间的同龄的孩子相互在一起玩耍了。我们能够形成这样一些良好的性格,有一种良性的应对的基础,还是对于爱的信赖,相信我们的长辈是充分地爱我们的。在面对境遇适当的挫折面前,我们所积累的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变得安静、斯文、懂得节制和礼貌。这是因为我们已经逐渐地习惯于对于我们的客体,对于长辈们持一种尊重的态度。
但是事物事情总会具有两面性,一种性格也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然后我们在和长辈的互动关系里边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可能有部分的人格状态是处于一种因为接纳不顺、整合失败而和主体的人格状态产生一点点距离的亚人格状态。也许我们曾经在跟长辈的互动中受到过伤害,形成一些心理上的创伤等等,那么同样我们也会表现出不同类型的症状来。
河神的怀抱也并非全然的是温暖,可能有的时候随着季节的变换,会出现寒凉,或者洪水、滔天的巨浪,而不是平静的水流。
也许有的孩子看上去会比较整洁、呆板,那或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无声的语言,就是世界必须是那样的可控的和简单的。他可能缺少足够的刺激,他可能会觉得孤独。我记得当年我在军队里的时候,有一位同事,一位女军官,她总是内务卫生的标兵,第一名。领导甚至还组织我们去参观她的内务卫生。因为我们这些人从军校出来,到了单位以后就开始懈怠了,开始不怎么整洁了,不像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那么整洁,爱干净。所以领导组织我们去参观那个军官的宿舍。那我们看到的真的是一尘不染、一丝不苟啊,床单上连个皱褶都找不到。可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事情有点蹊跷,有点怪。因为这位军官其实已经过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很多了,级别比我们高不少,但是她基本上没什么朋友,她是非常孤单的一个人。她似乎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打理得干干净净,非常的整洁,非常的严谨,找不到一丝的问题,如此来获得领导的肯定,就好像一个小女孩,总想得到父亲的表扬,但是却跟父亲、跟周围的人都有着较远的距离一样。
有的孩子会显得胆小焦虑,他内心的话语也许是:“世界太复杂了,这可怎么办呢?怎么办呀?”那么很显然他的眼神会透露出“我需要你的帮助”。
有的孩子会显得很黏人,父母无论干什么孩子都粘在身边,以至于父母都很心烦地说:“你能不能离我远一点?你能不能去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但是孩子的内心话语也许是:“我不喜欢外人和世界,我只要你,我找了你千万次了。”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你身边的孩子很粘人,你真的要看一看是不是在他很小的时候,他需要粘人的时候,你跟他疏离了,你把她交给了保姆或者是交给了长辈去抚养,让他离开了你的身边,所以他今天显得那么的黏人。
有的孩子不喜欢合作,或者说他干脆就是不合作,跟他说什么都好像没听见,或者总有他的想法,其实他没有什么真正的想法,他内心是这样的,他总觉得这个不对头——你说的不对头,但是,我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那么这个背后真正的话语或许是:“我要你在我身边,所以我就采取跟你不合作这样一种姿态,使得你时时的要来到我身边,来盯我、敲打我。”往往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多么需要长辈,他经常表现出对长辈的厌烦和喜欢独处。
有的孩子显得很肮脏,你给他穿什么样的衣服,换了多少次,他都会很快就弄脏。他或许内心是有一个话语是:“我无能为力,我没有办法,我搞不定,我自己我收拾不了。”那么他可能也是一个距离的问题,就是“我脏了,你帮我来洗吧,我需要你帮我洗一洗。”当然肮脏的孩子,我们还需要注意看另一面,就是有可能是另外的情况,是他实在是太淘气、太顽皮了,太拥有活力了,他对环境有一种奋不顾身的投入感,毫不介意弄脏自己。
还有的孩子发育不良,明显显得比同龄人骨架子小、瘦弱。也许他无意识的话语是:“我不想长大。”但是真正的原因,可能是生活资源和生命状态的结构性缺陷。要看一看营养上缺了什么,精神营养上、物质营养上都可能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有的孩子显得过于乖巧、老成,他内心的话语,其实可能是:“向大人学习,向大人致敬。”那么这就要看一看是不是父母是律己很严的,然后以一种很严厉的姿态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认为:这个是不对的,太调皮了;那个是不应该的,要规矩。这样会塑造孩子乖巧和老成。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父母其实是很放纵的,那么孩子主动地选择乖巧和老成是因为这个家里实在缺长辈、缺大人了。比如说可能父亲沉迷于打麻将,经常通宵打麻将,根本就不搭理孩子;而母亲可能天天去做头发,孩子的事不闻不问。那有可能这个孩子,多半是老大,就会选择懂事一点,因为家里面缺大人,那只能我们自己来做自己的大人了,就显得乖巧和老成,那么这样的家庭反倒能够让孩子早日成长起来。当然啦,其实这也是一种创伤性的、补偿性的成长,不是一种真正健康的成长。
其实关于这个阿尼姆斯模式的整合不良所导致的症状可能会很多,我大概列了一些。
河神是我们生命源头的保护神,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所以河神跟我们源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日本的动画片《千与千寻》里边——好像是《千与千寻》,如果没记错的话,千与千寻为了救他的被变成猪的父母——那可见千与千寻的父母还真是不怎么样的父母,是有问题的父母,那么千与千寻不得不自己成了一个小大人,小小年纪就要去干活打工,为了把自己的父母赎出来重新变回人。她好像做浴室的侍者,她接待过一个客人,这个客人就是河神。他帮河神洗澡、沐浴,结果就清理出一大堆的人类生活的废品,什么废冰箱啊、电视机啊,桌椅板凳啊,还有那个……总之就是日常生活的垃圾,可见在工业化早期日本人的文明程度还不高的时候,他们也会往河流里边倒很多很多的垃圾,把河流给污染了。污染河流其实就是生命源头的污染,那所有的人都将失去庇护。这种情况在我们中国今天又发生了。我故乡的河流在我们小的时候,可以天天在河里面游泳,河水可以直接饮用。但是后来被农药化肥污染了以后,河边的居民不再在河里面淘米洗菜,而是把垃圾倒到河里,河流上面漂满了垃圾,发出一种熏人的臭味。农村人也喝自来水了。
当我们失去河流的时候,与此同时,共时性现象,我们的人生都会出现种种的问题。我们的环境变得不可依靠,而是一个被掠夺的对象。我们的生命潜能无处舒展,可能现在要么就是成为低头一族,天天对着手机,要么就是成为屏幕一族,天天对着电视机。这种舒展是转移和补偿性的,就是找个地方暂存那种。往往这种暂存的地方容量如无底洞,导致沉溺,而想做的事情更无力,生命潜能的真正的舒展就更难了。这种情况的改变,必须要从这个环境的清理开始,必须要从源头上去着手,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这是社会治疗的原理。其实跟我们心理治疗一样,心理治疗是要溯源的。所以阿尼姆斯第一阶段——河神的怀抱,是我们心理治疗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欢迎大家在群里边有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