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
电 话:13718992622
E-mail:jack2112@126.com
Q Q:66163793
账 号:6222370025261435
开户行:工行牡丹卡中心
户名:颜浩

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讲座与报告 >> 意象·弃儿(5)雾都孤儿

意象·弃儿(5)雾都孤儿

时间:2019-03-28  点击:

意象·弃儿(5)雾都孤儿

西山 西山心理工作室 2018-07-29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50次

主 讲:颜 浩(西山) 录音整理:辰悦

2018.7.18

 

今天我们讲《雾都孤儿》,雾都就是指伦敦。《雾都孤儿》这个故事是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确实像辰悦所说的那样,这个奥利弗﹒忒斯特身上有一种高贵善良的气质。这恐怕是跟我们的这个早期文学的一些审美观和艺术表达有关系吧,应该说他们的这个现实主义写法就是,对于这些故事的事实确实是非常的现实的,但是对于人的心灵的话,多少会有些浪漫。像奥利弗﹒忒斯特这样一种有高贵善良秉性的孩子,其实是并不多见的,尤其是在孤儿这个群体里边。他表达的可能就是那种基础的,每个人内在的那种高贵和善良。但是每个带着高贵善良的心灵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都会由于境遇生活啊,各种熏染和压榨,使得他们不得不以另外一副面孔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那个电影里面的机灵鬼,可能那些孩子才是孤儿们经常会呈现出来的面貌。如果依然以高贵善良的这样一种秉性,这样一种气质,行走在人世间的话,那是非常不容易的。那恐怕还需要有一段特别早期的被善待的这样一个经验才能够支撑他以这样一个面貌出现的。也就是说奥利弗﹒忒斯特特别早期的时候,他是否受到过很好的善待,这个可能会决定他是不是把高贵善良的本色坚持下去。小说结尾说他其实是富贵家庭的弃儿,还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这就疑似在说他的高贵善良源自血统了,若真是血统论则很不靠谱,也不够负责任。

我想可能是这样的:其一,弃儿原型也会在情境中自发地选择一个更容易让自己存活的角色,如果哭闹者太多已经被讨厌,那就乖巧一些,或者高贵温柔些。如果因此而得到保育员更多的抱持和善待,所选择的高贵温柔就被强化。而选择哭闹暴躁者被嫌弃,却会以更强烈的哭闹暴怒来召换保育员的安抚。基本上选择一种特色,就很难回头另选。其二,更多穷苦人家的弃儿选择哭闹,既是本性,也意味着妊娠期胎情就不够好。奥利弗是富人家的弃儿,妊娠期也许不太糟,有底气选择高贵温柔,进而善良,但被抛弃这个事实使得他很难强悍。而在哭闹的弃儿里反倒会分化出强悍的个体。这就算替狄更斯交代清楚了。

故事的开始就是奥利弗﹒忒斯特从教会农场被带回到福利院,他是在福利院出生的。实际上福利院出生是不存在的,就是人家把孩子不要了,送到福利院门口,所以在官方注册上就是称之为福利院出身。说起这个福利院呢,伦敦的这个福利院的创始人,是一位海军上尉。这位海军上尉看到孩子们成长不容易,所以就发愿用自己的退休金还是薪水——忘了,去创办了这个福利院,然后再募集一些社会上的善款来组织一个福利院的管理团队,运转这个福利院。应该说这是一个善事,是功德,确实也帮助了很多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孩子们得以长大。但是电影中我们所看到的福利院理事会的成员的却是骄奢、贪婪、颟顸、愚蠢而又非常自负、自作聪明的一副样子,并且每个人都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需要被孩子们感恩的那样一种气势,这个让人看了非常不舒服。其实人性就是这样,人性会有阴暗的、丑陋的一面,当人们为别人去无偿地行善的时候,那么日积月累,这种自居为救世主的一面自然就会抬头。天性善的人能放空,德行好的人会自律。这些理事会的成员们,可能早期的时候也会有一些理想主义者在其中,比如说支付善款啊,积极经营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如果他们是一些被聘任的人员,不是原初那个董事会的成员的话,这些管理者很难不以恩主自居,然后对孩子们会有一些剥削、侵占等这些行为。这也说明早期的福利制度还缺乏足够的社会监督,所以才会这样,今天的伦敦福利院管理人员肯定不是这个样子的了。看看我们国内民政福利体系的一些运作情况,大概来说我们也能够猜到同样的情况会发生在当年的伦敦。比如说把孩子高价转卖给国外需要领养儿童的一些人士,当然对这些孩子来讲,被卖走了,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是好事,但是买卖人口这件事却是肮脏的勾当。这里面有大量的灰色地带,贪婪、腐败等现象。

奥利弗﹒忒斯特回到福利院以后,就被扔到了一堆童工里边,为海军去拆麻绳的纤维,以便重新利用。这个活又脏又累,很辛苦,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可言,但是却被美其名曰学一门手艺。孩子们最大的困扰就是饥饿,他们总是吃不饱。电影中显示出来的就是每个人一勺子粥都不满,放到碗里边就一个碗底。如果每个人每顿饭就是一勺粥的话,那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来讲,真的是不够的。孩子们想要表达他们的抗议又不敢,怎么办呢?就大家来抽签,弄了一堆的麻绳,其中有一个是比很短的,其他的都是长的,然后大家来抽,抽到短签的就要代表大家去表达这个饥饿,想要再多一点粥的这样一个愿望。奥利弗﹒忒斯特不幸就抽中了。然后在吃饭的时候,大家吃完后都不走。奥利弗﹒忒斯特就走上前去说:我还要更多一点,再给我一勺粥。那个管事的就非常惊讶,居然有小孩子敢于表达这样的一个意见,于是挥杖就打。然后还把执事叫来,把奥利弗﹒忒斯特带到了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也正好在吃饭,而他们的餐桌上什么样的好东西都有,各种山珍海味,可见理事会是一个集体贪腐的组织。他们把奥利佛的行为视为大逆不道,于是就贴出一张告示——五英镑带走一个男孩,想把奥利佛扔出去。一个粗鄙的、凶狠的扫烟囱的师傅来到了这个福利院门口看到了告示,他就想进去把这个孩子领走。但当他和理事会成员、执事带着奥利弗一起来到法院去做雇佣合约的时候,那个法官一看奥利弗那么可怜,在流眼泪,就问他:“你怎么了?”奥利弗说:“我不想跟这个人走,我不想跟这个人走。”于是法官就拒绝了签署这个雇佣协议,并且对那个执事说:好好善待这个孩子,把他带回去吧。于是第一次雇佣,想把孩子推走的事情就没有成功。

奥利弗十岁去当学徒,这在当时劳动法不健全的时候,童工是一个正常现象。影片其实也说明法规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的地方,执行不到位,缺乏制衡监督的地方,就是人性恶肆虐的地方。比如今天中国的疫苗问题、人民各种权益问题。

一位入殓师来到了这个福利院,入殓两个死去的小女孩儿,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这个福利院的功能性已经非常的弱,孩子们并没有得到善待,以至于有的孩子可能是病死、累死或者饿死了。入殓师出门的时候,那个执事就问他:“你要不要一个男孩,五英镑?”入殓师就说,那就带过来看看吧。于是奥利弗﹒忒斯特就被带到了入殓师的家中,入殓师一看这个孩子男孩的脸上有一种天然的悲伤。他就想:好,这正是我想要的。于是他就把奥利弗﹒忒斯特留了下来。师娘把一碗剩下的狗食给奥利弗﹒忒斯特吃,然后晚上让他睡在棺材旁边。这也是新一轮被虐待的开始。

第二天早上,一个男孩过来踢门,他是入殓师的孩子。因为奥利弗﹒忒斯特脸上的悲伤,入殓师就把他打扮成一个悲伤的童子,这在入殓的这个行业里面就特别受欢迎,很赚钱。尤其是在一些出天花死去的小孩的葬礼上,他们就很欢迎有这么一个悲伤的孩子,让这个童子跟随棺材出殡,这个仪式更凸显悲伤氛围,显得情真意切,庄重肃穆。入殓师的孩子非常嫉妒奥利弗﹒忒斯特,因为他长了一张清秀的脸并受到重用。于是他就蓄意地侮辱他,声称他的妈妈是一个下贱的女人。但是在奥利弗的心目中有一个完美的妈妈。这就触到了他的痛点底线,他就冲过去,一下子推倒了那个男孩,并且发疯似地殴打那个男孩。结果就惊动了所有的人,然后那个师娘就把奥利弗﹒忒斯特关到了禁闭室里面。等到入殓师回来的时候,这个师娘就逼着她丈夫殴打奥利弗。奥利弗﹒忒斯特忍受不了这种虐待,半夜里悄悄地收拾包裹就离开了入殓师家。

他要去哪呢?他漫无目的的在路上走着——弃儿开始走上了行人之路。在十岁之前的颠沛流离,是因为他这个弃儿的命运被送到这儿,送到那儿,但是客观上他是无法自己做主的;但是从十岁开始,他要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于是,他来到了一条道路上。当他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的时候,意外地发现这是一块路碑,提示前往伦敦还有八十七公里。于是去伦敦就成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八十多公里的步行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讲,尤其他的一双鞋子已经完全磨破了,最后他的脚打了泡,流了血,然后又饿又累,在路边向人家要饭的时候被赶了出来。他饿昏在道路中央。这个时候,正好离一个房子不远,房子里面的老夫人看到一个男孩在门口饿晕了,她把这个男孩救了回去,护理他的双脚,然后给他吃的,让他好好地休息了一晚上。次日奥利弗﹒忒斯特非常有礼貌地跟老妇人告别,然后继续前往伦敦。

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包括从一开始在福利院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奥利弗是非常的彬彬有礼。所以我很怀疑他早年应该有一段生活是被善待的,他不像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他更像是一个有文化的贵族家的孩子。也有可能他接受了福利院的一些教育,如果教育者不象理事会那些人的话。这可能也是奥利弗特别让人揪心的地方,特别能够唤起人同情的地方,因为他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有礼貌。弃儿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弃儿原型会刺激这个当事人采用种种的方法自救,或者自我保护。那么如果有一副清秀的容貌,有一个温良的态度,彬彬有礼,然后脸上带着悲伤,这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注,并且唤起强烈的同情心,从而使这个弃儿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包括前面即使在福利院那样一个严酷的条件下,那个孤儿们都特别害怕的管事的大汉,每次带奥利弗到哪去的时候,基本上都也没怎么太为难他。奥利弗就好像是一个掉到尘埃里的天使一样。

奥利弗终于来到了伦敦,在市场上,他躺在一个台阶上。这个时候有一个打扮得很体面的男孩,出来在市场上溜达。他看到了奥利弗,对他就有点同情。于是他就叫上奥利弗,说:“跟我走吧,我看你饿了。”在带着奥利弗在市场上穿行的过程中,他不断地偷窃市场上的货物,神不知鬼不觉地他偷到了面包、香肠等等。然后他就把奥利弗带到了贼窝,见到了老费金。大家一起吃早餐,老费金很欢迎奥利弗的到来。老费金是一个惯犯老贼,这些孩子都是他驯养的扒手,他自然也想把奥利弗训练成一个扒手。但是奥利弗身上有一种跟别人不太一样的气质,使得老费金每次跟奥利弗打交道的时候都会手下留情。奥利弗在这个团伙里面认识了很多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每天都会出去偷东西,主要是偷钱包、偷手绢、偷食品等等,一切生活用度都是靠偷。老费金攒了很多偷来的东西,应该是价值连城,但是他依然过着一个贫苦、邋遢的生活,绝不漏财。他在地板隔层里边放了一个盒子,这个盒子里面全是他一生积蓄下来的金银财宝。趁没人的时候,趁小贼们都上街的时候,老费金会偷偷地把这个财宝拿出来看,一样一样点验,然后发出惊叹,为自己拥有这些财宝感到沾沾自喜。可是我们知道这些财宝对他来说,其实只是一个要搬来搬去藏来藏去的累赘而已,他丝毫没有从中享有到任何真实的利益,除了精神抚慰。

在老费金初步的训练之下,奥利弗和机灵鬼,以及另外一个男孩就开始出去。这是奥利弗的第一次任务。在一个书店门口,奥利弗负责望风,然后另外两个小男孩去偷东西,一个偷完以后交给另一个,这个是他们惯用的手段。结果书店老板发现了这个窃贼,于是他就让那个主人就去追。那个主人布朗罗先生是手绢被偷了,他就去追这个孩子。两孩子一拐弯就不见了,奥利弗要跑的时候被一辆马车拦住了。于是布朗罗先生就看到了这个奥利弗在那儿逃跑,于是紧紧盯着奥利弗不放。奥利弗就成了唯一的被追逐的对象。盗窃是大家都非常反感的一个罪行,所以一旦有人喊起来“有小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去追打这个小偷。就好像为了赢取某种道德红利一样,对小偷的追打都是不遗余力。所以大家都在追逐奥利弗,然后奥利弗被一个老头一拳打倒,打倒以后他就流鼻血晕倒了。布朗罗先生就很怀疑:究竟是不是他呀?警察把奥利弗带走了,然后他们一起来到了法庭。但是法官很粗鲁,根本就不想细审这个案件。他甚至一开始的时候把布朗罗先生当作是犯事的人,后来才弄明白,布朗罗先生是要指控那个男孩,可是这个男孩已经晕菜了,奥利弗已经根本就站不住了。当警察问奥利弗“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奥利弗呐呐“some water, some water”,他要喝点水。结果法官就记下来了,名字叫萨摩•瓦特,然后简单粗暴的说:就判六个月的劳动教养吧。这个时候书店老板赶来了,他说:“我要作证,我要作证。不是这个男孩,是另外两个男孩,这个男孩是无辜的。”法院撤销了这个判决,把他们这一群人都赶走了。

布朗罗先生一看这个男孩很可怜,就决定收养这个男孩,于是让警察叫来一辆马车,把他带回家了。他给男孩干净的衣服,美好的食品,让他休息好,然后为他疗伤,让他恢复体力。于是奥利弗就在这个布朗罗先生家里边做一个小仆人,同时也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

第一次就失去了奥利弗,然后被警察带走了,老费金就很担心奥利弗会不会在警察那儿把大伙都出卖了。于是要求派个人去警察局了解一下到底有没有问题,团伙中的一个姑娘叫玛丽,就扮演成奥利弗的姐姐去警察局找奥利弗。警察说:“不在我这儿,你要不去法庭看看。”然后她到了法庭,法庭的老警察正在打扫卫生,他把法庭地板上布朗罗先生掉的一张名片递给了玛丽说:孩子在布朗罗先生家。玛丽于是带着另外一个大盗叫比尔,两人串通好了准备去把奥利弗带回来。比尔估计原来也是费金曾经收养的孩子,长大起来变得魁梧有力,然后干一些强盗勾当,费金已经没有办法控制他了。他们在大街上截住了奥利弗,然后玛丽就在那大叫:“兄弟啊,你怎么在这儿?”大概就是这样。大街上的人都看过来。然后奥利弗坚决否认:“我不是你弟弟,我不认识你,我不是你弟弟。”但是没有用,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小孩不懂事不听话,所以无人干预。他知道团伙要把他带回去,最后他还是被团伙带回了巢穴。他身上所有的好衣服都被扒得一干二净,重新穿上费金扔给他的一件破衣服。刚刚开始的美好生活就这样被团伙结束了。

比尔和另外一个江洋大盗决定要去打劫布朗罗先生。因为奥利弗曾经在那个家庭生活过,所以他们决定带上奥利弗当帮手,并且恐吓威胁奥利弗服从他们。他们在下雨天翻进布朗罗先生的花园,撬开一个小小窗户,然后让奥利弗进去给他们开门,放他们两个进来。奥利弗进去以后,惊动了楼上正在睡觉的布朗罗先生和他的女仆。奥利弗想要往楼上跑的时候,比尔在窗口用枪指着他,他不敢往楼上跑,他只能服从,用凳子垫脚去开门,然后强盗就从那个门里面冲了进来。奥利弗赶紧上楼,喊着:“救救我!救救我!”他希望布朗罗先生能救他。当然这个地方我们知道奥利弗明显是一个误判,这个是非常危险的情景,有可能会害了布朗罗先生一家的。好在布朗罗先生手里边有一把先进的双管火枪。比尔为了急于灭口,就向奥利弗开了一枪,结果子弹擦伤了奥利弗的胳膊,奥利弗倒了下去。然后比尔赶紧去抱走奥利弗,两个强盗就逃了出去,他们这次失败了。强盗手里面的手枪每次只能打一粒子弹,然后需要重新装填火药铅丸,非常麻烦,所以他们打完一枪后就没办法继续实施抢劫了,就只能逃跑。

在逃跑途中,比尔说我们必须要把奥利弗杀死,否则他会泄露我们的秘密的。结果他自己却失足掉进了河流。然后另一个强盗就把奥利弗送回到了费金贼窝。老费金看奥利弗受伤了,赶紧给他救治。比尔被河流冲到一个地方以后自己回家,但是他受凉了,发烧感冒。他让玛丽传口信,叫老费金要杀死奥利弗,为了灭口。老费金就故意跟他拖延,老费金不太想顺从比尔的意思杀死奥利弗,但是他又害怕比尔为难他,所以都在推说“等身体好以后,等他能走动了”,在拖延。比尔也要等他自己的身体康复以后,才能实施谋杀行动。

玛丽非常同情奥利弗,也觉得奥利弗跟这个团伙在一起肯定没有活路,等比尔恢复健康以后,肯定会杀死奥利弗。于是玛丽就决定再去找布朗罗先生。她让女仆给布朗罗先生带口信,约定在伦敦桥上会面。玛丽的行为有点可疑,老奸巨猾的费金就怀疑玛丽可能另有所谋,就让机灵鬼跟踪玛丽。当玛丽和布朗罗先生会面,说出奥利弗的下落,让布朗罗先生赶紧去叫警察,她报了费金的名字,但是关于她自己,关于比尔,她守口如瓶。机灵鬼把这个信息告诉了费金,于是费金就带了孩子,带上所有的东西逃跑,到另一个窝点去。当布朗罗先生带着警察还有一些市民们来抓贼的时候,他们已经人去楼空。玛丽回到家以后,因为费金告诉比尔是玛丽泄密,于是比尔就把玛丽杀死了,可怜的玛丽。被杀死以后,玛丽的朋友去看玛丽,发现玛丽尸体后报警。于是比尔也成为一个被通缉的对象。

有关罪犯的情形都见报了,报上声称,比尔会随身携带一条猛犬——大牛。因为怕暴露自己的行踪,比尔决定要把大牛沉河杀死。结果大牛嗅出了这个危险的味道,它抗拒了它的主人,自己逃跑了,不仅逃跑,而且还从一个酒吧叫了一些人去追踪比尔。大家一看大牛,就知道了他的主人比尔就是逃犯。这个细节安排得有点神奇啊,这个可能就是有点浪漫了。比尔也来到了这个新的贼窝点,他们都是熟门熟路。他想要杀死奥利弗,机灵鬼就试图阻止他,两个人扭打了起来。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成人啊,那些孩子们都打不过他。就在这个时候,大牛嗅着踪迹把警察、布朗罗先生、还有一些热心市民们带来了,都纷纷地拥了过来,来到楼下。于是比尔决定逃跑,他就抓住了奥利弗作为人质。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奥利弗完全是一个无助的样子,不得不被他拖着走的那个样子,无法违抗。他们翻爬屋顶,通过吊物品的悬索晃荡到另一个屋子逃跑。比尔在试图解开吊索的时候,被追到楼上的大牛一声吼叫惊吓到了,失手把自己给绞死了。奥利弗得救了。

奥利弗让布朗罗先生陪他到监狱去看望即将被绞死的费金,他对费金对他的照顾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费金悄悄地告诉他,他自己攒了一生的财富藏在前门走廊的某一个地板下面。但是看起来奥利弗没有太在意费金在跟他说什么,他完全在自己的情绪里边,他为费金即将被绞死感到悲伤。绞死一个窃贼,对于伦敦市民来讲,可能跟狂欢节也有得一比。大家都非常乐意去观赏窃贼被绞死。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人群的一种普遍心理吧。奥利弗跟着布朗罗先生回家,从此再也没有人打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这个故事到这儿,可能会让人觉得非常的宽慰,终于松一口气,奥利弗总算善有善报。

从奥利弗这个弃儿身上,我看到一些跟一般意义上的弃儿不太一样的地方。第一,就是奥利弗这个弃儿,他有一种高贵善良的天性。其实每一个弃儿都是从一个高贵善良的地方出发,拥有这样一个天性,但是能够坚守这份高贵善良天性并非易事。为了应对这个社会的压力、境遇的黑暗,很多弃儿可能会发展出一些其它的个性特征来,比如说凶狠啊、狡诈啊、表演性啊、欺骗啊。所以奥利弗只是原型意义上保存最初的那个高贵和善良,他并不具有一种现象层面的普遍性。

其次呢,奥利弗是可怜兮兮的、悲伤的,这种可怜兮兮的、悲伤的特点是特别容易抓住人们心灵的,抓住人的同情心。在一个多数人生活相对困苦的社会里边(英国圈地运动持续了五个世纪),城市居民会具有更多的同情心,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境遇的深深怜悯无法排遣,而投射到外部世界给那些比自己境遇更加糟糕的人。所以同情心的泛滥,其实并不意味着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完善或者健康,同情心的泛滥,恰恰意味着我们还处在一个社会的成长期。在一个人们普遍解决了温饱的社会里边,同情心就不至于很泛滥,而处于一个相对适中的水平上。同情心是一种善意的资源,正是因为这种同情心,为这个社会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种动力,一种想要完善社会、解决问题的舆情、民意,同情心泛滥才能形成社会潮流,甚至爆发城市革命。另外就是,悲伤的表情是很抓人心的。不知道你们是否留意过,好莱坞所有的动画片里面,那些人物在说话的时候,他们的眉头都是皱的,好像他们都碰到了一些什么麻烦事一样。故事情节往往也是展开一个又一个麻烦的遭遇和解决。所以他们的表情基本上都是皱着眉,就是在开怀大笑的时候,那个眉也要带一个折,就是上面的眉皱着,底下的嘴裂开来笑。这样一个动画人物的设计,其实就是为了抓住你的注意力,吸引你,不让你从这个屏幕前走开。过去的一些诗人们也会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么做出一个愁眉苦脸的样子,身上带着一种忧郁的气质,就会比较的吸引人想去探究。很多弃儿身上带有这样一种气质,一种说不出来的悲伤或者忧郁。话说回来了,他们的整个人生难道不值得悲伤和忧郁吗?因为他们早早地,无论是现实上,还是心灵上,就失去了亲人的陪伴。所以悲伤的表情也是他们天然的,应该有的一种表情。相反,如果一个弃儿脸上不是悲伤的表情,而是一副聪明和灵巧的样子,那你就要小心了,他会不会骗你,就像《雾都孤儿》里面的那个机灵鬼一样。

奥利弗就好像是那些以机灵鬼为代表的孩子们的灵魂,福利院的孩子们的灵魂,就是那个本质上的弃儿。而机灵鬼他们代表的是现象上的弃儿。我们在对奥利弗同情怜悯和施加援手的时候,其实也别忘了另外那些可能会引起我们反感和憎恶的感受的弃儿,他们的内心世界也是奥利弗,他们也需要我们加以援手,给予同情和帮助。

好,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下周我外出度假了,咱们暂停一周。“弃儿和行人”这个话题还将继续深入下去。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咨询规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2007 易明心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 13718992622 支付宝:westenhill@126.com 微信公众号:www-ymxl-net
账号: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 6222 3700 2526 1435(颜浩) Email:jack2112@126.com
基本账户: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昌平支行 693412269 户名:北京医易艺信息咨询中心
备案许可证:京ICP备号0700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