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讲座与报告 >> 意象·弃儿(8)小英雄托托
意象·弃儿(8)小英雄托托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53次
主 讲:颜 浩(西山) 录音整理:辰悦
2018.9.12
今天仍然是延续弃儿这个话题,要给大家讲一点小故事。在我曾委托辰悦给大家读的那个《弃儿与行人》的那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件事,就是在咱们建国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其实也不仅中国,是全世界的一个潮流,就是在工业化的时代,由于产妇都到医院去生产,工业化的观念使得医院也进行类似工厂的操作,把婴儿都集中起来放在一个保育室,而不是送到产妇的怀里边,理由是产妇需要休息,也便于护士们对婴儿观察和喂养操作。那么这样做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产妇由于没有及时地被婴儿吸吮奶头,所以奶水就不足了。当然工业化时代自有办法,就会用牛奶来替代人工喂养,用奶瓶来喂孩子。这就导致了孩子对母亲的乳房的一种不熟悉不信任感,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孩子那种被抛弃的情结也就种下了,因为没有及时地送到母亲的怀里边,孩子在一个保育室里边,他非常的不安。尽管所有的孩子们都在一起,但是他不能感受到别的孩子,他尚处于母子连心的阶段,只能处在无法追寻到自己母亲(另一半)的恐慌里。而且还可能发生一些事情,比如说孩子给抱错了:由于孩子的编号被挂错了等操作失误,以至于两家人换了孩子都浑然不知。只是养着养着发现孩子长相越来越不像自己家的人,然后跟孩子之间也缺乏一种先天的深厚的情感方面的连接。
今天我们讲的故事就是一个类似的故事,雅克•范•多梅尔导演的电影《小英雄托托》。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去看一看这部电影。这部电影是蒙太奇意识流的一个手法来进行拍摄的,各种各样的不同时间点的情节相互穿插着展开。
影片开头讲的一个序幕,是一家医院失火了,育婴室里面的婴儿就开始惊恐啼哭。其中有两个男孩儿,一个叫托马,一个叫阿勒夫莱,这两个孩子长得挺像的,就是至少婴儿时期不是能够很好地能分辨他们,正好两个婴儿篮放在一起。然后妈妈们都从病房里冲了出来,赶紧要抱着自己的孩子,因为夜里边的护士很少,没有人管这个事,都逃跑了。妈妈们冲过来抱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其中一个妈妈抱起自己的孩子以后却犹豫了,发现旁边一个孩子哭闹的更厉害,更像自己的孩子,她就放下了这孩子,把旁边的孩子抱走了。结果另外一个孩子的妈妈,就是刚被抱走的孩子的妈妈过来以后,就发现自己孩子的摇篮空了,而旁边却有一个孩子在那里大声地啼哭。她犹豫了一下,就把旁边那个孩子抱走了,就这样可能是抱错了。第一个妈妈是不确定自己是否抱错了孩子但不管这事,第二个妈妈是怀疑自己抱错了孩子内心不安。那么第二个妈妈就是托马的母亲,而第一个妈妈是阿勒夫莱的母亲。实际上我们不能完全确定孩子是否被抱错了。
结果阿勒夫莱就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商人,母亲也非常的慈爱。就在他五岁的时候得到一个大大的礼物,一个巨大的玩具车。托马知道自己可能是被抱错的,并且两家还是邻居,可能是从妈妈那得到一些暗示,怀疑是抱错了。于是托马认定自己是跟阿勒夫莱交换了。托马冲出去说:“这个玩具是我的,我们在小的时候被妈妈抱错了,你偷了我的生活。”托马比较羡慕阿勒夫莱的家庭,比较富裕。托马的家庭比较清贫,父亲是一个军人,一个飞行员,还有一个姐姐,然后后来母亲还生了一个弟弟,还是有点痴呆,一个弱智的弟弟,所以他们一家过的生活比较拮据。而阿勒夫莱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里面,所以托马有点羡慕,认为阿勒夫莱偷了他的生活。而且托马还神奇地记得自己的第一个记忆就是产房着火了,他对那个着火居然有记忆,当然了这个可能是神来之笔了,实际上孩子三岁之前所有的事情基本上记住是非常困难的,就是记住形成一个创伤包,也是在记忆的深处,是无法被打开的,无法被触及的,这就是所谓的软泥刻印阶段的创伤体验,是无法被打开的。
有一次阿勒夫莱的父亲请托马的父亲帮忙运一些货物到英国去,结果夜里面可能是暴风雨或者是什么别的情况,飞机失事了,托马的父亲跳伞了,但是下落不明,一直没有找到。于是阿勒夫莱的父亲把这个信息告诉了托马的家庭,并且非常的抱歉,因为是他把托马的父亲接走的。那时候托马从楼上下来,手里拿了个飞机模型。他就朝阿勒夫莱的父亲头上狠狠地打了一下,因为他认为阿勒夫莱的父亲是他的亲生父亲,但是他把他的养父给带走并且弄丢了。他的养父是一个非常慈爱的父亲,对托马、对阿丽斯、对弱智的孩子都非常的好,给他们弹钢琴,给他们唱歌,陪他们玩,是一个非常好的父亲。所以托马一方面认为这个父亲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但是另一方面又非常爱这个父亲。
整个电影是以一种倒叙的方式来展开的,就是晚年的托马在老人院里面,开始一些回忆,通过回忆去展开他的童年故事。阿勒夫莱是一个比较受宠的,然后也发展得比较好的孩子。托马的家庭比较清贫一点,所以没有更好的学校,没有私立学校可上,只有公立学校,每天有校车来接送。结果在父亲失踪以后有一次,有消息说父亲的飞机被找到了,托马的母亲就很纠结,说要不要去打听一下,去看一看,但她带着三个孩子呢,实在离不开。托马的姐姐阿丽斯就很勇敢的说,我们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尽管放心的去吧,你去找爸爸吧。我们会听话的,会按时上学,会怎么样的,做了很多承诺。然后母亲就给她留了一罐子糖,留了一点钱,收拾行李出发去寻找父亲的遗体了。
阿丽斯其实是一个很个性很怪僻的女孩,父亲的离去对她的心理也是造成了阴影的。母亲由于生活拮据,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以后,曾经在阿勒夫莱父亲的超市里面偷过一块肉被抓住了,非常的丢人,所以阿丽斯就决定报复一下。她带了托马去阿勒夫莱父亲的超市去去偷偷地拿了一些东西,然后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边点着了火扔在那里,然后逃跑了。结果超市着火了,使得阿勒夫莱的父亲有了一单子损失。但是因为没有证据,所以谁也不能说是阿丽斯放的火。阿丽斯悄悄地干了这个事,托马质疑她,但是阿丽斯反而把托马说服了,因为她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就是报复。
阿丽斯等到母亲一离开家,就对托马说:“我们不上学了。”然后两个人躺在床上,校车来了也不起床。阿丽斯跟托马说:“我们俩就这样一起生活,一直到老死。如果有人发现,那我们就把房子烧了,我们逃跑,假装我们被火烧死,然后去一个完全没有人知道的地方。”托马非常地爱他的姐姐,也非常地敬重他的姐姐,所以姐姐说什么他都睁大了眼睛听,他知道姐姐说的不对,但还是拼命睁着眼睛听。阿丽斯伸出两只手,说:“你看我哪只手比较漂亮?你喜欢哪一只?”托马就去抚摸阿丽斯的手。看上去姐弟俩似乎有一种暧昧之情正在悄悄地发生。
打小阿丽斯和阿勒夫莱在学校就认识,因为阿勒夫莱显得比托马更高大一点,所以阿勒夫莱和阿丽斯是同学。阿勒夫莱和阿丽斯之间悄悄地产生了一些情感,阿勒夫莱用绢做了一朵花送给了阿丽斯。阿丽斯非常喜欢这朵花,她情窦初开。
有一天托马在超市买了菜回去,阿勒夫莱就追上他,帮他拎东西,说:“为什么那天校车来的时候你们不上车?是不是你妈妈不在家里?”托马否认,阿勒夫莱送他到家以后把他推进门,然后打开门,看到满地的垃圾,桌上也是垃圾。阿勒夫莱说:“不可能你妈妈会是这么懒的一个女人。”阿丽斯从楼上下来,就假装说回到楼上去叫妈妈,然后又下来说:“我妈妈病了,下不了床。”然后阿勒夫莱就相信了。阿丽斯和阿勒夫莱两个人眼神相对,眼神里边传递出默默的情愫。阿丽斯把门一关,把阿勒夫莱推到了外面。
隔天阿丽斯就说:“我要上学去了。”托马说:“你不是说我们不上学的吗?”“你别管,小孩子你不懂。”实际上阿丽斯是为了到学校去见阿勒夫莱。有一次阿丽斯和阿勒夫莱在家里面玩的时候托马回来看到了,阿丽斯和阿勒夫莱玩得非常火热,托马就非常的生气,非常的嫉妒。他想:阿勒夫莱你已经抢走了我的生活,你现在又要抢走我的姐姐。为了安抚托马,阿丽斯让阿勒夫莱离开。托马责备阿丽斯忘记了爸爸是怎么死的,并且说,你若真爱我,就把阿勒夫莱家烧掉证明给我看。阿丽斯趁傍晚阿勒夫莱一家人外出散步,就提上一桶汽油潜入阿勒夫莱家纵火,火势太猛她自己没能脱身,托马因此失去了姐姐。
托马慢慢地长大了,托马那个时候心里面对阿勒夫莱有满腔的仇恨,对阿勒夫莱一家都有满腔仇恨,他在幻想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大英雄,一个厉害的角色,能够真正地实施他的报复计划。那个时候他喜欢一部电影,电影里面有一个侦探叫托托,托托在法国有一个系列电影,大概算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侦探。托马就想我要成为一个像托托那样的英雄。等到若干年之后,他已经成年了,果然长成一个健壮的小伙子。但是他只是一个小职员,在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每天做着无聊的工作。他并没有真的成为一个侦探,而且他还不太善于跟人交往,非常的羞怯,人们跟他互动,他总是沉默以对,显得很孤僻。
有一天,在体育馆看一场球赛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前排有一个女子特别像他的姐姐阿丽斯,于是在散场的时候他就追了出去,但是人多,追丢了。后来他开着车在过一个铁路道口的时候,被火车挡住了,他通过火车的缝隙看到那个女子正好在对面。于是等这个火车开过以后,他就开始跟踪这个女子,结果跟踪到一栋漂亮的大房子。然后再跟踪,又发现了这个女性的工作地点。于是他就决定去找这个女士。因为他怀疑阿丽斯没死,这个女子就是她的姐姐阿丽斯,因为长得实在太像了,至少他主观感觉很像。
他到那个漂亮的大房子去按门铃,然后那个女士正好回来撞上了,他们两个人有了一番第一次的接触。他非常着急地说:“我想认识你,你究竟是谁?”他甚至叫她阿丽斯,但是那个女子否认:“我不是阿丽斯,你认错人了。”于是他赶忙道歉。而后他就发现这个叫艾弗琳的女子,居然她的老公就是阿勒夫莱。之前,托马在一个小餐馆里边碰到了阿勒夫莱,阿勒夫莱跟他寒暄,他却拂袖而去。他发现所看到的这个女子就是阿勒夫莱的妻子,又觉得阿勒夫莱抢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女人。在这我们可能会猜测阿勒夫莱寻找自己的配偶的时候,是按照阿丽斯的形象去寻找的。他对阿丽斯也有一份忘不掉的感情,阿丽斯是在他们家的房子里面被烧死的。
托马和艾弗琳的接触渐渐地越来越密切,艾弗琳开始喜欢上了托马,两个人有了秘密的私情。两个人还一起恶作剧,从商店里面偷了一件衣服。艾弗琳假装去商店里面去试那个时装,然后托马去找她的时候,艾弗琳对托马发火,冲出去,然后托马对那个服务员说:“我会去把她追回来的。”出去以后两个人上了车就哈哈大笑。其实他们在释放他们的阴影面,做一些不拘小节,无伤大雅的坏事。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密切了,深深地相爱了。当然了,实际上,对于那个商店来讲是一个真实的损失啊!
在一次做爱之后,艾弗琳伸出两只手,对托马说:“你看我的手漂亮吗?”托马说:“你的手是很漂亮。”“你看左手和右手,你更喜欢哪一只?”就跟阿丽斯当年说的话是一模一样,托马一下子就从床上坐了起来,她勾起了他的痛苦往事。这个时候艾弗琳说:“你肯定想起了谁,但不管是谁,我不是那个人。我就是我自己,希望你能够看清楚,看到真正的我。”
艾弗琳离开了托马的生活。托马又重新恢复了孤独,而且艾弗琳也离开了阿勒夫莱。当托马去那个大房子去找艾弗琳,准备去接艾弗琳的时候,艾弗琳和阿勒夫莱狂吵一顿自己开了车走掉了。托马没有等到艾弗琳就不管不顾闯进去,看到阿勒夫莱正在哭。那一刻他竟有一种报复的快意,同时也有一种共情和悲伤,因为他意识到自己也失去了艾弗琳,跟阿勒夫莱一样。两个人都失去了他们所挚爱的人。
托马的生活有大段的空白,就是在电影里面并没有显示,我估计确实也是乏善可陈,因为他最终的归宿是在养老院。但是在养老院里面,他看到一则新闻,说某集团董事会主席阿勒夫莱先生遭到枪手的攻击,差点被杀。托马看到这则新闻以后,非常愤怒地想:应该由我来结束阿勒夫莱的生命,怎么会是别人呢?于是带着这样一种愤怒,他就决定要逃出这个养老院。警卫有一把手枪,他想办法把警卫的手枪偷到手,然后在晚上睡觉之前偷偷混出养老院。
出了养老院,他来到了阿勒夫莱所在的那个城市,找到了那座漂亮的大房子,他发现居然栅栏门都没关,然后他就直接走进去,躲到了那个大房子侧面的一个小房间里面。法国人确实有这样一个习惯,就是很多的时候他们的房子,可能篱笆也不锁,甚至房门都不关。但是如果阿勒夫莱遭到过枪手的攻击,按道理他不会这么疏忽大意。托马躲在那个小房子里边拿出他的手枪等待机会,他想:阿勒夫莱你总要回来的,回来的时候我就击毙你。但是正在他等待的时候,深更半夜真正的枪手出现了。他们都到了花园里,并且相互商量说:等阿勒夫莱回来,一进门我们就开枪。托马句句话都听到了,于是就想:阿勒夫莱可能不会回来了,这些枪手不是第一次过来伏击,但是一直没有等到结果,他肯定有另外的去处。
于是托马就想办法找,他确实很聪明,他找到了阿勒夫莱另外的去处。阿勒夫莱现在已经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在一个贫民区找了一间房子,过非常普通的生活,一点都没有富豪的痕迹。
托马找到那里敲门,阿勒夫莱不肯开门,等到托马走的时候,阿勒夫莱追了出来说:“托马,是你吗?”托马说:“是的。”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托马居然对阿勒夫莱很客气,很有礼貌,一点也不是说要上门来枪杀他的那个人,不像一个杀手。但是托马发现自己居然是这种态度就有点生自己的气,他决定不再理睬阿勒夫莱,直接走。阿勒夫莱叫住他,说:“你别走,我们聊聊。”然后他说:“我知道你爱艾弗琳,你想来找她,但是我和艾弗琳现在只是朋友,我知道她在哪里,我们也经常见面。我可以介绍你去见见她。”他告诉托马艾弗琳所参加的一个老人俱乐部的地址,让托马随时可以去找艾弗琳。这些年来,阿勒夫莱已经再次结婚并且还生了孩子,孩子也已经长成。现在阿勒夫莱遵从他妻子的嘱咐,开始了素食和过一个普通人的简单的生活。
托马得到阿勒夫莱提供的信息以后,就去那个老人俱乐部去找艾弗琳。艾弗琳看到托马以后也很激动地跟他拥抱说:很想念你,好久没见。托马那个时候也很激动,旧情复燃。但是艾弗琳的丈夫在那边喊她。艾弗琳不得不跟他告别,因为她丈夫在喊她。原来艾弗琳已经早就从过去生活的阴影里面出来了,已经有了新的婚姻。
他和阿勒夫莱、艾弗琳告别之后,本来是想回自己的养老院的,但是他在半途下车,他把手枪扔掉了。经历这一切,托马深感岁月流逝,他做了一个很特别的决定。他来到了阿勒夫莱的豪宅,他进入了那个豪宅,然后穿上了阿勒夫莱那件豪华的睡衣,然后从阿勒夫莱的盘子里边拿出糖果来,剥开糖纸,准备吃那个糖果的时候,枪声响了,托马被打死,倒在水池里。托马最后的心声是:我要回到我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看到他要夺回的生活,其实是替阿勒夫莱去死。这个举动蕴意十分复杂,有对自己人生的失望沮丧和自我攻击,也有找回“被剥夺的生活”的惯性心态的延续,更有对阿勒夫莱、艾弗琳等人的善意和爱的愧疚和回报,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享有这一切,可能还有丧失了归宿的绝望。
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看到了这两个弃儿的命运,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互换了人生。但是从更高的视角来看的话,其实他们都是在各自的情结的驱动下创造着自己的命运。阿勒夫莱由于有一个富贵的父亲,有很好的物质条件的支持,所以他会继续成为一个商人,并且扩展成为一个商业帝国,成为一个富豪,但也卷入了很严重的纠纷以至于被人追杀。而托马却困在自己的一个情结里边,就是“我的生活被剥夺了”这样一个情结里边过得非常的平庸,乏善可陈,并且一生都在追寻自己的客体,就是姐姐阿丽斯。因为父亲是失踪的,追寻父亲没有希望,实际上他的一生也有追寻父亲的这样一种痕迹,就好像说一个没有父亲指引的孩子,在社会上混得真的不怎么样。
我们从托马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弃儿相对来说比较典型的特征:他是一个情感的漂泊者,生活的浪游人。相对来说,在阿勒夫莱身上,他的那个弃儿的影响力看起来不是那么明显,他生活得风生水起。但是我们其实也可以看到一种痕迹,就是他的生活领域很广阔,他搬到一个远方城市,然后最终他有一个巨大的跨度就是从这个集团董事会主席的这样一个富豪生活里边完全的出离,去过一个普通的平民的生活,这样一个跨度。弃儿情结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小看的,它确实会形成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症状,但这些症状总体来说会有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就是成为行人:漂泊感、广阔的领域、热爱远方、多变等等。
今天我们的这个故事就讲完了,欢迎大家有进一步的探讨。今天我们就到这里。
互动交流:
辰悦:当弃儿领悟到上帝一直陪着自己,不离不弃,上帝深爱每个人,没有分别心,祸福都是上帝的恩赐,底色是同一的爱,那么,弃儿就转变成由上帝陪伴的行人。
西山老师:信仰对弃儿是一剂良药。
王江霞(出门人):弃儿终将因接受命运而去接受生活,而不是改变命运去接受生活。
西山老师:改变和接受不对立而并存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