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
电 话:13718992622
E-mail:jack2112@126.com
Q Q:66163793
账 号:6222370025261435
开户行:工行牡丹卡中心
户名:颜浩

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讲座与报告 >> 意象·英雄(5)岳飞

意象·英雄(5)岳飞

时间:2019-03-28  点击:

意象·英雄(5)岳飞

西山 西山心理工作室 2018-11-20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61次

主 讲:颜 浩(西山)

录音整理:辰悦

2018.11.14

 

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岳飞。岳飞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他是我的偶像。岳飞与其说是一个英雄,还真不如说是一个圣贤,有可能在心理原型的意义上,他更像是一个圣人。而他作为圣人的最重要的贡献,可能就是他的忠肝义胆,他的盖世武功。按照传统儒家的观点来看,岳飞堪称是一个完人,不仅文武全才,而且高风亮节,恐怕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里边真正达到了儒家思想所推崇的正人君子的楷模了。所以这样一个在儒教的心目中堪称完人的人,在三十九岁的英年却被奸臣害死,这恰恰是一种宿命的写照,其实是我们这个民族,或者是我们这种文化是容不得一个完人的。完人只有牺牲,恐怕才能真正地成就其地位。

提起岳飞这个人,真的是一个挺沉重的话题,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讲,这是一份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痛。网上曾经有个热帖叫《崖山以后无中国》,讲的是到了宋朝时期,我们中华民族已经相当的成熟,到了一定的高度了,无论是文明、文化水平,还是物质、经济上的发展情况等等,但是由于辽、金、元这些外族对中华文明的垂涎、蹂躏,最终使得我们在南宋末年的时候被彻底摧毁,此后再也没有能恢复到那样一种文明水准和物质水平。每一个年轻人在读史书,读到那一段的时候都可能拍案而起,都会想:如果我生活在当年那个年代,我应该怎么办?在中国历史上最让人感到回肠荡气,感到激越慷慨,感到不能自已的那种豪情岁月,恐怕也就是北宋、南宋之交,靖康之耻那个阶段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大时代。

 

一、靖康之耻,激情燃烧的岁月

 

宋史《岳飞传》是从岳飞神奇的出生开始写起的,只有寥寥数笔,虽然说是神道设教的一种写法,但是真地让人感觉到但凡英雄人物的出生,必定与众不同。岳飞名飞,字鹏举,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当他出生的时候,有一只鸿鹄或者天鹅吧,这只鸟在屋上飞鸣。大家都觉得很奇怪,这只大鸟飞到这儿来,然后岳飞这个时候就出生了,所以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神迹来看待。岳飞的父亲名叫和,是一个善人,经常去接济那些贫困者,别人欠他的债也不去追偿,是一个非常勤劳善良的人。岳飞还没有满月的时候,黄河在内黄决堤了,洪水爆发。母亲姚氏把他抱上坐在一个大陶缸里面,顺流冲到了岸上,得以幸免。常言道,这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少年时的岳飞其实就在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做一些精心的准备。他很小就有崇高的节气,比较沉稳厚道,话不多。家里边很穷,但是他努力地学习,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他经常通宵达旦地学习。他天生有神力,还没有到行冠礼的时候就能够开三百斤的硬弓、八石的弩。这么好的底子,当然需要名师调教了。而这个名师就是当时天下闻名的武术大家周同。周同这个人也很了不得,传说卢俊义、林冲,武松等这些比岳飞年长个二三十岁的英雄都出自于周同的门下。周同是在晚年的时候收岳飞为徒的。周同死了以后,岳飞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会在周同的墓前设祭。他的父亲岳和就非常嘉许他说:“你一定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的,但是可能是要为国家,为大义献出你的生命吧。”

岳飞第一次从军是在宋徽宗宣和四年。真定的宣抚刘韐招募敢死队,岳飞应募了。他带领一百名骑兵,采用伪装潜入敌人内部的方式,剿灭了大盗陶俊、贾进和。

时值天下的形势岌岌可危,金兵南侵。第一次南侵,围了汴梁,然后仅过半年又第二次南侵,并且东西两军夹攻,合围汴梁。但是北宋的兵在哪呢?第一次勤王兵都被遣散了,所以第二次勤王兵再要召集起来已经很困难,因为被围困得很紧,不容易派出使者。当时宋钦宗就发了一个诏命给康王,就是后来的宋高宗赵构,因为赵构是当时唯一没在汴京的一个王爷,他在受命去金国议和的路上磨蹭。宋钦宗让赵构赶紧发兵勤王,但是赵构身边陆续聚集了十几万的军队,却迟迟不动。当时岳飞也在勤王军中。赵构就派了一个大将刘浩去救援汴京,只是做做样子的,刘浩的兵力很弱。岳飞在刘浩麾下效力,跟赵构有了第一次的见面。

此时的岳飞就小试锋芒。有一次在滑县南部,岳飞在领着一百个骑兵训练的时候,大批的敌人骑兵突然就出现了。大家都很惊恐,岳飞说:“敌人虽多,但是并不知道我们的虚实。我们现在就把他击退。”然后就单独骑马,冲向敌人。金军有一个很骁勇的将领舞刀前来,被岳飞一下子就斩掉了,敌人就大败溃退。

赵构带着十几万军队绕着汴梁巡行了一圈,这个时候金军已经把宋徽宗、宋钦宗以及王室成员都掳掠以后回归了北方草原,匆匆忙忙地胁迫张邦昌登基做皇帝作为代理人。其实对于金国人来讲,取得这样一个胜利完全是侥幸和偶然,得益于宋王室的稀里糊涂、缺乏斗志,以及带路党的横行。带路党在这个时代就已经很猖獗了,高层的官员以及一些民间的读书人居然都会成为金军的带路党。金国人并没有想好怎么样来统治这几千万民众。对于金国人来讲,这是他们目前咽不下去的一个大饼,所以他们就匆忙地立了一个张邦昌,然后就赶紧撤了。等到金人一撤,张邦昌立即决定还政于宋,他内心忠于宋室,是为了避免生灵涂炭才勉强当劳什子皇帝的。他就派人去联络赵构,因为赵构是当时大宋剩下的唯一的王。赵构就在商丘——那时候叫南京——即位称帝。这就是死后被成为宋高宗的家伙,所谓中兴之主,其实是注定会把一手好牌打烂的主,拥有那么多忠臣良将,出现很多次天时地利的机会,却没有能收回失地,救回自己的父兄。那手好牌,他既不会打也不想打好,他只图偏安一隅,如果没有岳飞等人的支撑,这半壁江山也会保不住。在他手下效力,肯定会憋屈。

赵构称帝以后,岳飞上书数千言,无非就是希望赵构要振作起来,努力北伐,迎还二圣。但赵构觉得刺耳,认为岳飞越级议政,就把他从军里边赶走了。你人微言轻,你有什么资格来讨论这些国家大事?挨了这一锤,岳飞却没有怨言。当时的赵构只想往南逃跑,尽可能地离金国的势力远一点。但是,当时中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如果没有王室在此镇守,民心就会不稳定。岳飞可能局限于自己的为人处世规条,一心以圣贤自律的执念,而没有以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赵构,这就注定了他人生悲剧的一面。他不能离开赵构,就像他后来不能抛弃杜充一样,是一种正人君子式的执着。所以,如果生命中的贵人是正人君子,才是他的福音。如果掌控社会资源的人并非善类,他会反求诸己,而采取合作隐忍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以超越时代的眼界来评价和苛求他。

岳飞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是刘韐,第二个贵人是宗泽,这些人都是一些正人君子、忠勇大臣。宗泽非常地欣赏岳飞。岳飞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三个贵人是张所。张所非常尊重岳飞,然后让岳飞当他的中军统领。张所跟岳飞有很深的交流,非常地欣赏岳飞,认定他有大将之才。

张所让岳飞随王彦一起渡河进取。王彦也是一个很忠勇的将领。但是岳飞在和王彦的这个合作中却有一些不愉快。岳飞当时作为前锋,作战非常的勇猛;而王彦相对持重一些,他不太欣赏岳飞这样一味的高歌猛进。然而岳飞居然接连取得胜利,所以让王彦有点没脸面。考虑到跟王彦的关系不太融洽,岳飞就回到了宗泽那边,担任留守司的统制。王彦后来在太行山区创建了八字军,军人在脸上刺八个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军成为中国北方一支坚持了很多年的抗金军队。

宗泽很快就病逝了,然后朝廷命宗泽的副手杜充当了领导。对岳飞来说,这一段岁月比较黑暗,因为杜充这个人既贪婪又残暴,而且完全没有节气,他一味地只想逃跑,并不敢真正地去作战。杜充还非常忌讳那些由宗泽亲手建立起来的北方联军,因为北方联军中的成员比较复杂,有很多是江洋大盗,曾经的造反农民、起义军,也有一些未能返回家乡的民间勤王义兵。民间的一些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勤王,然后形成一支武装,一旦形成一支武装以后,就会有他们自己的利益诉求,就不太可能轻易地解散。宗泽把这些人都团聚到自己的身边,在北方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只要朝廷真地下决心北伐,宗泽所聚集起来的这批力量是完全可以用得上的。但是因为赵构为首的朝廷一直没有足够的雄心壮志去向北进攻,所以留在宗泽手下的这支武装到了杜充接手就成为问题。杜充非常地忌惮这些人,逐渐地排斥他们,以至于很多人最后都成为朝廷的麻烦,成为所谓的贼、流寇。比如说,王善曾经聚集了七十万群众,最初也是以勤王的名义,但后来成为流寇集团。宗泽单人单骑进入王善的军营,流着眼泪去劝说王善,王善被宗泽所感动,当即就向宗泽投诚。所以这是一支很了不起的人马,可是现在这支人马得不到照顾自求生路,就做贼去了。建炎三年,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当年都是勤王的人聚集起来号称几十万乌合之众进攻南京(商丘)的南薰门。岳飞所部只有八百人,但是岳飞左挟弓,右运矛,横冲敌阵,居然就把他们给打败了。

杜充要往南到建康,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了。岳飞就哭着劝他:“中原的地一寸都不可丢啊,如果我们离开了中原,今后回来如果没有数十万的兵力,恐怕是拿不回的。”但是杜充根本就不听他,岳飞还是不得不跟随杜充移军向南。在一路上跟叛变的张用、李成等这些原来的友军作战。杜充南迁,中原国土就成了流寇、军阀的天下。他们在金和南宋之间摇摆,并彼此攻伐。

 

二、东征西讨,奠定南宋中兴

 

金兵再次进逼的时候,杜充就投降了。杜充投降以后,手下诸将都基本上成了流寇,到处抢掠、烧杀,各自为战。只有岳飞把自己的军队管得很严,秋毫无犯。在金兀术进攻杭州的时候,岳飞在广德境内六战皆捷,打败了金兀术,在此岳家军的兵威就打了出来。在金兵中间的汉兵们说:“啊,这个是岳爷爷的军队”,就逃离金兵的军营,来投到了岳飞的麾下。岳家军的军威实际上是打出来的,岳飞作为一个将领的成熟也是打出来的,是在实战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那么岳家军的这个声威打出来以后,岳飞的军队就被朝廷作为消防队到处在运用了。

建炎四年的时候,金兀术攻常州。当时宜兴的县令就把岳飞请过来了。有一些江洋大盗,像郭吉等也在这个时候兴风作浪。岳飞让王贵、傅庆破了这个郭吉,然后又把他手下的人马都给说降过来,岳家军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然后在金人攻常州的时候,岳飞又四战皆捷。只要跟金人打仗,岳飞从来没有失败的。并且在战争中岳飞经常以奇计破敌。当金人被打退之后,岳飞又被调去征讨戚方。戚方也是一支民间武装,最后在岳飞和张俊的联军逼迫下,戚方向张俊投降。岳飞主动请战去攻克一些特别难攻的地方,像山东、河北、河东、京畿等地方,陆陆续续都重新回到了南宋的政权底下。

当金兵攻打湖北一带的时候,南宋朝廷让张俊去救援,但是张俊推辞。张俊这个人呢,虽然说也是中兴四大名将,他是处处为自己考虑,他的军队的纪律也是非常差的。真正让朝廷感到尾大不掉的军阀恐怕也就只有张俊、刘光世,其他的人问题都不大。最终还是岳飞出兵去救援荆襄一带,刘光世作为援军去支持岳飞,但是刘光世并不敢真地紧跟,岳飞实际上是孤军深入。所以楚州仍然失陷了。然后岳飞就去守通、泰,最终因为实在是兵力太少,没有办法守住,他就把老百姓内迁,自己带了二百名骑兵殿后。金兵一看是岳家军在殿后,根本就不敢进攻。

李成当初也曾经是北宋的一位名将,很善于带兵,在军队中也很有威信。他在杜充南移时跟岳飞交过手,被打败过。他不听朝命,反复多变,成为南宋在江淮以北地区的祸患。绍兴元年,赵构要张俊去收拾李成,张俊感觉到自己没有办法对付这个李成,就邀请岳飞同行。岳飞就自告奋勇地担当先锋,于是张俊非常高兴。岳飞知道李成的士兵都是汉人,他们的人心并不完全地背宋,所以岳飞在进攻的时候派人大声地呼叫:你们只要不跟着这个贼人,我就不杀,坐在地上,我就不杀。于是坐在地上投降的士兵有八万多人。李成最终被打得大败,彻底投靠伪齐。伪齐是金国在山东地区树立起来的一个傀儡政权,李成成了伪齐一等名将。

紧接着这个岳家军作为消防队又被调去进攻张用。张用部也曾经是一支勤王兵,张用是岳飞的同乡,都是今天河南安阳的,宋时叫相州。进攻张用的时候岳飞就只是写了一封信:我们是同乡,我们曾经在南薰门交手过,你是知道我的。现在我在这里,如果你想战就出来;如果你不战就投降。张用得到这个书以后立刻就投降了。所以江淮地区就平复下来了,所有的武装集团都被平定,岳飞在这里打出了军威。以至于当另外一些地方,比如邵武,建昌军,福州等这些地方,如果有贼兵来犯,只要在城头插上岳家军的旗帜,贼就会逃走,相互告诫说千万别碰这个地方。

当年被杜充逼成流寇的还有一支武装力量是曹成部,有十几万人,向江西移动。岳飞只带了八千人打败了他并迫使他投降。

南宋绍兴三年,伪齐派李成带着金兵一起入侵,破了襄阳、唐、邓、随、郢诸州及信阳军。洞庭湖的农民起义军杨幺部跟伪齐之间相互有了勾结。杨幺这个人也很特别,最初的时候,无论是南宋的还是伪齐的联络,他都是一概拒绝的,都会把信使斩首,把脑袋丢到湖里面去。但是随着杨幺势力的扩张,在南宋逐渐成为一个心腹之患。之前南宋有很多良臣名将曾经进攻杨幺的起义军,但是因为民心向背、水土不服,都失败了。但起义军的性质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杨幺以及钟相的儿子这些高层人士开始腐化堕落,起义军演变成为割据政权,并且开始跟伪齐相通,准备约好一起要进攻南宋。在这之前,岳飞以一连串的战斗稳定了南宋的江山,使得南宋对江淮地区恢复了行政统治权,然后对江西一带发挥出影响力,岳家军的地位开始正式地确立。所以下面我们就要谈一谈功亏一篑的北伐了。

 

三、朱仙大捷,痛失光复良机

 

对于北伐,岳飞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方略。岳飞首先考虑的是经营荆襄,就是今天的湖北一带。鉴于李成入寇,杨幺异动,岳飞被朝廷任命为荆南鄂岳州制置使。于是岳飞提出了他的战略:襄阳六郡是恢复中原的根本,只有击退李成,取得六郡,才能回头收拾湖湘,剿灭盗贼,除掉杨幺这个心腹之患。赵构拿岳飞的策略征询宰相赵鼎的意见,赵鼎说:“知道长江上游利害的,没有人能够超过岳飞。”于是就加授岳飞黄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等职位。

岳飞就带着人马慷慨渡江了。他的第一目标是打退李成。他在江中说:“如果我不剿灭这些贼寇,我就不再回来了。”很快岳家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就把李成沿路布防的军队都给收拾了。在襄阳遭遇李成大军主力。李成把骑兵放在沿江一带,步兵放在内陆。岳飞看了以后就觉得很好笑,说:“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他反过来了,这十万人还能有什么用呢?”于是对王贵说:“你用长枪兵去攻击他的骑兵。”对牛皋说:“你用骑兵攻击他的步兵。”战斗开始以后,长枪兵一路就把那些骑兵都推到了江里,牛皋把李成的步兵赶上了绝路。李成彻底崩溃。伪齐政权的皇帝刘豫又给李成增派了新兵,但是岳飞和其他的将领合作,一次又一次地打败了李成的军队。

边患解除之后,岳飞就提出一个建议:为了北伐大计,我们现在需要在荆襄这个肥沃之地生产军粮,屯兵营田。岳飞一边在做屯兵营田的准备,一边继续往北进发,最终把李成所占的一些城市一个一个地都夺了回来,邓州、唐州、信阳军等等全部夺回,成为南宋的领地。湖北地区安顿下来以后,岳飞被授予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并被封为武昌县开国子爵,岳飞的政治地位开始有所提升。

紧接着第二步,岳飞就转头来收拾杨幺。岳飞又被加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等等,又进一步加封为武昌郡的开国侯爵。岳飞带的军队大部分是西北人,不擅长水战,但是岳飞说:“用兵之道,哪有什么常规?关键是看你如何用啊。”他先派人去招谕贼党黄佐。黄佐非常信服岳飞,说:“岳节使号令如山,如果跟他为敌,恐怕没有胜利,不如投降。”他投降了以后,岳飞就上表朝廷,授予黄佐武义大夫,然后自己单人匹马到他的部队里去安抚兵众。黄佐非常地感恩、感激,下决心以死来报答岳飞对他的信任。很快黄佐就袭杀了另外一个将领周伦,然后一点一点地蚕食洞庭湖周边杨幺的部众,要么收拾了,要么劝降了。他果然不负岳飞所望,又把杨幺的把兄弟杨钦给招来投降。杨钦是一个非常骁勇善战的将领,他投降以后,杨幺的势力就单薄很多。黄佐和杨钦又回到湖里边去劝说余端、刘诜等等来投降。杨幺的势力越来越单薄,但是仍然拥有很强的水军力量。

然后岳飞就把那些港汊,湖里边的水路,用柴草给填上。杨幺的战船是非常厉害的,叫飞轮船吧,就是用脚踩轮子来行走的船,运走如飞。在《水浒传》梁山泊里边也曾经记载过当时的造船技术,真的是很了不得。岳飞用了非常好的战术,让这些行走如飞的巨船被那些烂草啊、断木头啊卡住轮子以后根本就走不动。官军就撑着竹筏围了上去,把船上这些贼给抓的抓,杀的杀,把投降的老弱的都放还到田地里,把少壮的人补充到自己的军队里边去,岳家军从此就更加的强大。岳飞也被封为检校少保,封为公爵。

岳飞的第三步是跟太行山的忠义社相联络,其实早就开始着手。正好忠义社梁兴等百余人投到了岳飞的麾下,于是岳飞就派他们跟太行山那些一直坚持抗战的军队进行联络,以为内应,等到北伐的时候,这些人都可以响应。此时岳飞已经是一个统兵大将,并且是独当一面的。整个湖湘地区完全是靠岳飞的岳家军在那里稳定当地的局面。

当金人和伪齐在伪齐王子刘麟统帅下进攻江淮地区的时候,守将刘光世和张俊都有点抵挡不住,这个时候宋高宗就希望岳飞驰援。主战派的宰相张浚说:“如果岳飞动了,那湘汉地区该怎么办?”但高宗认为张俊和刘光世恐怕不行,还是要岳飞过来。岳飞因为征战六年都是在大夏天行师,他的眼睛已经有病,但仍然奉着皇帝的诏书过来了。只不过他还没到,侵略军已经失败了。

这个时候宋高宗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对赵鼎说:“刘麟失败,这个事情不值得高兴;值得高兴的是诸将知道尊重朝廷的命令。”这句话很意味深长。实际上,当时南宋诸将已经有了自己的军事集团,这跟宋朝开国以后的那个传统已经不吻合。当年宋太祖开国以后杯酒释兵权,将不专兵就一直成为宋朝的定制。只有当有战事的时候才会把将领派到军营里去,将领和军营平时是分开的,军营都是一些基层军官带领。将不专兵有一个好处就是政治上比较稳定,那种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就不再出现。但是它带来的坏处也很明显,就是在外敌入侵的时候,由于将不专兵,将领和军队之间的关系不是血肉相连,士兵不能够很好地服从大将的指挥,大将指挥的军队也不是自己训练出来的,很不顺手。再加上宋朝的军队在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些犯人来组成,所以在军纪、战斗力方面经常很成问题,在跟西夏、辽,以及后来的金国的战争中,一再地检验出将不专兵带来的坏处。南宋初很多将领的军队都是从当初的勤王义军的基础上逐渐创立起来的,然后由于长期带领这个军队,慢慢地将领和军队之间就产生了一种很强的隶属关系、人身依附关系和情感连接。所以当时出现了几支特别重要的军事集团,比如说张俊、刘光世、韩世忠以及后期的岳家军。其实,皇帝真正能够调动自如的军队,就目前而言也就只有岳家军。其他军队调动起来都需要费点口舌,费点银两,费点心机。韩世忠的军队也还不错,也是比较听朝廷的话。赵构和赵鼎说这番话,其中已经隐含着一种东西,就是他对这些带兵的将领已经不是非常放心,但是岳飞的行为让他感到很满意。其实他之所以能拿住岳飞,是岳飞自觉以儒家忠臣孝子的规范要求自己。令他喜悦的是,岳飞能征善战,令他头痛的是,岳飞总是对北方虎视眈眈。

这时候岳飞也提出趁势进攻蔡州以取中原的建议,但是赵构不批准。于是岳飞不得不把自己的部将王贵等从前线召回。赵构越来越发现岳飞是一个忠勇的,值得自己珍惜的人才了,于是想把京畿的护卫王德、郦琼这两支兵马交给岳飞来统领,并且对王德的人说:“听岳飞的号令,就像听从我的号令一样。”

岳飞在这个时候有多次的机会见到宋高宗赵构,去讨论恢复中原的一些方略。他向宋高宗说,伪齐的这些叛将们,其实都并不完全地忠诚于伪齐,我们如果向北进攻,是有可能去招降他们。然后刘豫失败以后,金人就可灭,我们的社稷就长治久安了。如果灭了金人,就意味着二圣可以被迎还了。这本来是南宋军民共同的愿望,但是对于宋高宗来讲,却是他的一个心病,因为他当初并没有积极地营救自己的哥哥和父亲,手握十几万兵马一直在兜圈圈的就是他。二圣如果迎还了,该怎样交代呢?这一层恐怕是心智纯良的岳飞难以想到的。不过赵构依然表现得非常地嘉许岳飞的策略和想法,虽然并没有同意他立刻去北伐,但是他说“中兴之事,一以委卿”,就是全靠你啦。

秦桧一直在阻挠。他作为宰相,对皇上的旨意有封驳权。他就把王德、郦琼的兵马留下了,不让其隶属于岳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间主战派张浚和岳飞也产生了一个误会,因为岳飞是一个直来直去,说话直白的人。张浚向岳飞提到这两支军队的隶属问题时,想征求岳飞的意见,岳飞因为对那些将领非常了解,非常熟悉,他的意思无非就是这些军队我来带,没事,交给别人可能会出问题。张浚就生气了,说:“你不就是想多带兵马吗?”这个话刺激了岳飞,他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就上表要解除兵权,他本来要给母亲守丧三年,是赵构硬把他叫回来带兵的。他现在决定回去给母亲守丧。张浚也很生气,派张宗元到岳飞军中当监军。赵构想:没有岳飞不行啊。所以他一再要求岳飞恢复工作。最终岳飞回到朝廷向皇帝谢罪,赵构安慰他,命他回去带兵。监军张宗元汇报说:“岳家军将和士锐,人怀忠孝,这都是岳飞训练和养成的结果。”这个结果令赵构非常满意。由于张浚的处置不当,将军郦琼就反叛了,这个时候张浚就后悔当初没有听岳飞的。岳飞请战要去击灭这支军队,但是没被允许。

这个时候岳飞在做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北伐准备的第四步。他知道刘豫跟金国的粘罕关系比较好,但是金兀术其实挺不喜欢刘豫这个人,于是他就加以利用。正好军队抓住了金兀术的间谍,然后岳飞就这样来责备他说:“你不是我军队里边一个叫张斌的人吗?当初我派你去齐国,约他们去引诱四太子兀术,你去了没回来,后来我再问,齐国已经答应我了,这个冬天要一起联合起来把四太子诱到清河。你的书信为什么一直不到?为什么要背叛我呢?”间谍为了不被处死,就说:“啊,是的是的,很抱歉,对不起对不起。”他就假装自己就是那个所谓的虚构的张斌。岳飞做了一个蜡丸书,里面写的是跟刘豫怎么样合谋算计四太子兀术的事,然后对这个间谍说:“那我今天放了你,还派你回去。”然后就在他的大腿上切开,把蜡丸书缝进去,告诉他千万别泄密。这个间谍回去以后就把这个蜡丸书从大腿里边取出来,交给金兀术。金兀术非常吃惊,赶紧把书信拿给他的父亲金主完颜阿骨打看。然后刘豫就被废掉了。离间齐金的关系,废掉刘豫,使形势变得对南宋十分有利。

这正是千载良机,因为刘豫被废,刘豫手下那些将领肯定是犹豫不决,不知到底该怎么办。于是岳飞就奏请说,趁刘豫被废的时候,我们赶紧捣其不备,长驱以取得中原,但是皇帝依然没有答应。为什么皇帝不答应?那是因为这个时候秦桧正在跟金人议和,并且金人已经答应要把河南之地还给南宋。其实金人把伪齐废掉了,失去帮凶,退还河南失地是个缓兵之计。可能也是想要有一段时间休息。岳飞对议和的事情非常不看好,所以他一再上书反对议和,并且提醒南宋朝廷:议和是假,备战是真。高宗对岳飞的来信总是温言奖谕,却不会同意他。

绍兴九年,河南失地刚刚回到南宋还没捂暖和,绍兴十年,金人就又发兵了。西北战场的刘锜告急,然后皇帝就命岳飞驰援。对岳飞来讲,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次机会一定要好好利用,因为终于又可以出兵向北进攻了,于是他就把手下的猛将都动员起来,叫三军齐发。他的三路兵马很快都捷报频传,兵势非常的锐利,岳飞自领大军也开始往北移动。金兀术非常害怕,召开会议。他们认为,南宋的各位将领其实都好对付,唯独只有这个岳飞是没有办法抵挡的,要不就引他深入,并力一战。但是这个时候,南宋朝廷也很害怕,对岳飞下诏说:“你要小心啊,尽量不要遣军深入。”岳飞回答是:“金人已经黔驴技穷了。”第一场决战,岳飞让自己的儿子岳云领骑兵直冲敌阵,杀得敌人尸横遍野。

金兀术有一支很有名的军队叫拐子马。三个骑士都穿了很重的铠甲,然后用皮绳子把三匹马捆到一起,然后在冲锋的时候势不可挡,就相当于是一个古代的坦克。但是岳飞有招来对付,岳飞也有一支特种部队叫背嵬军,马步混成军队。岳飞让背嵬军步兵人手带一把麻扎刀,在拐子马冲来的时候不往后退,钻入敌阵,不要抬头看,只顾低头砍那个马腿。拐子马因为是三匹一连,一条马腿被砍倒摔下来,另外两匹马就动不了,然后这个时候再去砍杀那个摔下来的骑士。所以就用这个方法把拐子马给彻底打败。兀术大哭:“从海上起兵我都是靠拐子马取胜,今天就彻底玩完了。”

梁兴联络的太行忠义社两河豪杰,他们也取得了很多的胜利。然后整个中原地区大振,形势大好,所有的人都在盼着能够进一步扩大战果。岳飞向朝廷奏报:梁兴等人过河以后,人心归附朝廷,金兵一再失败,金兀术已经让老少人等向北逃亡。这是光复的好时机啊!然后进军到朱仙镇,这个时候离北宋首都汴京只有四十五里。再次激战,背嵬军五百骑士冲垮了十万金兵的阵营,又把兀术打得大败,兀术逃回了汴京,躲在城里面不敢出来。

岳飞开始维修宋代历朝皇帝的陵墓。前线形势大好,老百姓们都开始挽车牵粮来犒劳义军,来迎接岳家军。沿途络绎不绝都是老百姓在那里焚香叩拜。从燕京以南金国的号令已经不行了,金兀术要想征兵来抵抗岳飞,整个河北地区已经没有人响应了。金兀术非常的沮丧,叹息从北方进军以来,从来没有今天这样一种挫败。甚至一些金人、金国的将领都开始动摇,说如果岳家军来,我们就投降吧。而金军中的那些汉人们,很多人直接就率领自己的部队投到了岳飞这边来,并且还有一些北方汉人秘密地接受了岳飞的指令,在金军中间准备内应,甚至连金国最高级的汉人将领韩常都跟岳飞通书信,希望能够回归到宋朝这边。岳飞也是豪情满怀,说:“看来我们要直抵黄龙府,跟大家痛饮庆功酒了。”

前方信心满怀,后方却阻挠重重。秦桧就在想办法让宋高宗下旨意让他们班师,把军队撤回来,所以秦桧绝对是一个金国的奸细。在《说岳全传》里面提到,秦桧当年很勇敢地作为宋钦宗的使节,出使金营,似乎保持了一个民族的节气,然后还保护了皇帝的尊严等等。但是秦桧到了金国以后,其实是向金兀术投降的,然后再被金兀术派回来宋朝,假装是一个功臣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这个在小说里面是这么写的,真实情况的秦桧是怎么上升的,这个在史书里边有。但现在秦桧是宰相,无论岳飞的上奏有多少,都得经他手。秦桧知道岳飞肯定是一心一意要北伐了,要继续打下去了,因为实际上攻到离汴京只有四十五里地,而且整个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他就先下命令,让张俊、杨沂中这些将领带兵回来,让这些江淮地区的兵先撤,然后就说:“啊,岳飞这支军队很宝贵呀,现在孤军不可久留,应该班师回朝啊。”其实仅凭岳家军对金国实施犁庭扫穴般的打击也并非不可能,何况岳飞已经联络动员起一个庞大的统一战线?赵构其实一直没有坚定地想要北伐,那么当北方只剩下岳飞一支军的时候,由于他低估民心民力,他会担心岳飞的军队会丧失掉;其实可能更大的担心是岳飞现在的军事威望和民众威望已经如日中天,他更怕尾大不掉,从此拿不住岳飞了。于是一天之内发了十二道金牌,催促命令岳飞要班师,要回兵。岳飞非常的愤怒和惋惜,以至于流下眼泪,他向东叩拜,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大好的机会就这样白白失去了。岳飞决定班师回朝。民众遮住他的马痛哭说:“我们这样摆香送粮来迎接官军,金人都是知道的。等你走了,我们这些人都要被杀害。”岳飞也很悲伤,把诏书拿出来给老百姓看,“我不能够擅自留下”。于是哭声震野,岳飞留了五天,让老百姓能够迁徙。跟随军队南下的人非常的多,岳飞就请朝廷在湖北地区划出一个地方来安排这些难民。

金兀术想要放弃汴梁逃跑的时候,有一个书生拦住他的马说:“太子不要走,岳少保就要退兵了。”金兀术说:“岳少保五百骑兵就能破我十万人,我怎么守呀?”从读书人去挽留金兀术的马这一点来看,其实北方老百姓的人心已经不是很稳定了,这可能是老百姓迎接官军,心向宋朝的最后一个高潮了,往后恐怕再也没有。一些读书人都已经开始倾向于新建的金政权。而伪齐经营的河北山东地区已经有了稳定的统治,伪齐被废以后,他们都归于金朝的统辖范围内,慢慢地人心开始沉淀下来,人们已经不想做宋朝人了。所以这个最后的机会的丧失真的是非常的可惜。岳飞也非常的沮丧,于是他一再地强烈请求要解除自己的兵权。当然这个时候赵构还是不能够允许他解除兵权,因为岳家军除了他没有人能带。当岳飞朝觐的时候,赵构慰问他,岳飞只是拜谢,不想跟皇帝说话,岳飞的心已经冷了。

金国肯定要保持对南宋的打击的压力,以便攫取更多的利益。所以绍兴十一年,金兵又来了。这个时候岳飞就请求联合各位沿江统兵的将领破敌。岳飞的这个策略和皇帝的策略之间是有相左的地方的。岳飞想的是金人举国南来,巢穴虚空,所以可以长驱京、洛进行反攻。他想从荆襄地区出兵反攻金人的国土,反向进攻,这样就会打乱金军的部署,使得金军疲于奔命,从而打败金人。这个时候岳飞正生着重病。但是皇帝的意思是只要岳飞救火,那就是“我江淮地区压力太大了,你赶紧带兵到江淮吧”,这就是皇帝的意图。最终岳飞还是服从了皇帝的意图,把兵带到了江淮地区。岳飞到哪里,金兵就从哪里逃跑。金兀术破濠州,张俊驻军在黄连镇,不敢进。杨沂中遇到伏兵失败,然后又是岳飞出马。金人听说岳飞来了,又跑了。一边在战争,一边在议和,而岳飞这么能战就会打乱议和的部署,秦桧就一直视岳飞为心腹大患。因为只要岳飞出现在前线,金兵就会望风而逃,这就给秦桧打脸了,秦桧的议和就似乎没有足够的底气了。所以秦桧就总想要参岳飞一本,要把岳飞搞掉。岳飞在这个时候也不是非常的积极了,他也有些心灰意冷,好几次都请求要交还兵权。这也让宋高宗隐生不悦,如果不北伐,就得承受岳飞不高兴的脸色。他不知道,岳飞的不高兴,就是民心的不乐意。

 

四、千古奇冤,灯下无黑不长明

 

岳飞为将,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战士原型,虽然作为一个战士来讲,他也是最出色的,他的战术水平非常的高,个人的武功也非常的强,可以说他也完全吻合战士原型的一些特点,但是他同时还是一个战略家,一个大英雄,一个圣者。根据儒教对君子的要求,就是要仁义礼智信勇,岳飞一样都不缺,而且样样都是做得非常的出色。

从仁义来讲,岳飞经常在攻城略地的时候,不尚杀。他总是尽量地以降服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不以杀人为荣。在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虔州和吉州等地叛乱的时候,因为隆佑太后曾经在那里受过惊,于是宋高宗密令岳飞攻下虔城后要屠城。岳飞再三地请求只诛首恶,把虔城人都放过,三次都没有被皇帝同意,岳飞坚持请求第四次,然后皇帝才勉强同意赦免。所以当地人非常感念岳飞的恩德,绘画岳飞的像进行祭祀。

岳飞也非常讲义气,当岳飞进军作为先锋,刘光世作为后援,刘光世屯兵不敢进,岳飞孤军深入击败敌人之后,岳飞却让朝廷首先嘉奖刘光世军。当韩世忠把经过他的辖境想归附岳飞的人留下来的时候,那些人愿意归附岳飞,但是岳飞却写信给那些人说:跟谁都一样,都是为了抗金大业。所以韩世忠非常感激岳飞。

从礼的角度来讲,岳飞也是做到了非常到位。比如说岳飞跟随杜充这个上司的时候,其实杜充根本就不是一个好领导,岳飞和杜充根本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但是岳飞却依然尽心尽力地去扶持杜充,为杜充出谋划策,甚至于为劝说杜充流下眼泪。母亲去世以后,岳飞坚持要按儒家礼仪的要求守丧三年。但宋高宗为了国家的安危,剥夺了岳飞的守丧权,要求他尽快回到部队。这是第二个表现。第三个就是岳飞一直是谦恭地对待上级,平和地对待下级,所以他非常地得人心。随着他在军队中的威望越来越高,有些私心重的将领会嫉妒和打击他,张俊就是其中之一。

岳飞在智慧这一方面也是非常的高超。比如说在常州,四战思捷,把兀术打退;在贺州,降伏曹成;离间计搞垮了伪齐等等。这里面都是运用了智谋奇策。但是奇怪的是,如此智慧的岳飞,却没有把秦桧作为自己的敌人,没有运用计谋,而是乖乖地束手就擒。

岳飞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伐李成、降张用、战曹成,这里边都是说到做到,以至于归降他的人多达数万。

岳飞的勇气更是无可挑剔。他曾经单人匹马持枪在阵前刺杀了金国的黑风大王。在他刚刚入伍从军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带领一百个骑兵在冰面上训练,然后突然敌军大致,他就直接进入实战,也是单人冲上去,把敌将斩于刀下,敌人就大败而退。他创造了以五百崔嵬骑士冲垮十万金兵的奇迹战例。

岳飞是汉民族永远的骄傲,也是汉民族永远的伤痛。他象一盏指路明灯,勉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大义前赴后继。但这盏灯没有阴影,所以恐怕没有地方储存燃料,烧完自己就难以为继。

岳飞作为一个圣贤。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光辉的形象,那么这个光辉之下的阴影是什么呢?其实在千年之后来探讨这个问题,真的有些于心不忍,但是,我们还是真的要问一问:岳飞你究竟忠于谁?很显然,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这个传说说的是要报国,那这个国是谁的国?是人民的国?还是赵家的国?但是在古代,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教养浸淫深厚的君子,他所忠诚的国,既是人民的国,也是赵家的国,而赵家就是整个国的代表。于是他就只能通过忠于赵家的国来忠于人民的国。于是十二道金牌就可以把他催回,而他只能够带一些老百姓回归南宋,而整个北方大地又重新沦入到金人的魔掌。

这第二个问题是,为何好几次主动地请求要放弃自己的兵权?到底是为了向谁显示自己的忠诚?让谁放心自己不是那个军阀?也许在千年之后我们的观点可能是你完全没有必要这样通过请求放弃兵权来表达自己,以至于最后秦桧同党万俟卨(mo qi xie)给你罗织的罪名里边就说:你在暗中唆使张宪要朝廷恢复你的兵权,居然就能成了一条罪状。英雄的末路,也可以说是你自己一手铺成的了。你若在军中,朝廷要逮捕你就得掂量掂量了。

第三个问题是你何以自卫?你是一个统兵大将,你武功盖世,你威望齐天,但是你拿什么保护你自己?朝廷派一个使者来你就可以束手就擒,甚至连带自己的儿子,自己的爱将张宪。

第四个问题,你为何要自苦?把自己的生活搞得那么清贫,那么艰难,自己的儿子岳云有那么大的功劳,却一直拦着不让接受封赏。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作为一个圣贤的岳飞一直在对自己的阴影严防死守。你不愿意成为一个拥兵自重的人,一个军阀,不愿意让皇帝不放心,不愿意违背皇帝的旨意,你不可能不明白当初在襄州你所看到的带了十几万兵的赵构并不真心勤王,但是似乎这不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你看不到王朝的高层本质。你不愿意成为张俊那样的人,于是你就得罪了张俊。第二件事情,你以恢复北方为己任,不能够同意秦桧的议和,也瞧不起秦桧的为人,但是你却不以秦桧为敌,你不把他作为敌人,但是这个秦桧却一心一意想要杀掉你。

最终两个月的牢狱羁押,根本就没有找到任何岳飞有罪的证据,但是岳飞最终仍然被杀,就凭秦桧手写的一张小纸条送到了狱中,然后监狱里边就回报说岳飞死了,被害于风波亭,年仅三十九岁。岳飞死了,岳云被带到市集中去斩首,岳家人被流放到岭南。岳飞之死,千古的奇冤,至今令人唏嘘不已。但是岳飞死了,岳家军仍然在,岳家军仍然是国家的长城,没有因为岳飞的去世而撼动他的地位。岳家军也没有一支部队提出过要为岳飞报仇而举兵造反,即使其士兵来源无比复杂。可见岳飞是用了什么样的功夫在调教自己的军队。岳家军后来被拆散分到各地驻防。

岳飞这样一种忠心不二、恪守圣教的战士,皇帝如果想要杀掉这样的人,似乎是轻而易举。假如岳飞有那么一点点拥兵自重,有那么一点点保境安民、自成一体的野心,那恐怕情况就会倒过来。皇帝不得不经常地送酒送肉、送绫罗彩缎、美女香车,甚至裂土封疆来安抚自己的守边大将,像张俊、刘光世等将领一样。这似乎提出一个问题,在一个黑暗的时代,究竟该如何做人?

岳飞去世了,死得非常的可惜。但是这位英雄,确实也留下了一些稀世的珍宝。这些稀世的珍宝,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涉及到古老的为人处事的戒律、道德价值,这部分内容不见得是依然适合于今天的。但是岳飞在战略层面、战术的层面的那样一种精粹和大气,真的是千古难寻。岳飞的战术水平非常的高,经常以伏击、突袭这些方式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岳飞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是用在跟当年的这些为了抗金而聚集到一起的战友在作战,为南宋的江山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岳飞最后的冤枉而死,这个冤狱本身就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重要的文化资源。虽然说这样的事情在后世仍然发生着,比如说袁崇焕案,这种事情中国人好像不能够长点智慧,长点记性,依然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在中华文明这个漫长的血泪历史里边,岳飞无疑是一颗明亮的星星,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的质量。后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有过岳飞。

有人,包括金庸老先生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有同化力的民族,每一次外族入侵,都是中华民族重新振作的一个契机。对于这个观念,我不甚同意。我认为每一次外族入侵带来的都是耻辱和伤痛,都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忠臣良将,可是我们依然丧权辱国,我们让这些先贤们,让这些忠臣良将们,真的是如果泉下有知,叫心寒齿冷。我们对不起他们。所谓的中华民族延续至今的这种文化优势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我们能够延续至今完全靠的是人口基数,这种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一种很难加以改变的生活方式,以及我们的宗族制度,基层的人口组织方式,这些东西是任何一个外族都无法加以改变的,并不得不跟随。最初他们入侵,也多半是因为艳羡和贪慕我们的财富和生活方式。不是我们要同化他们,而是他们要成为我们,所以尽量驱逐和屠杀我们。这并不意味着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是靠大量人口的伤亡、牺牲,侵略者杀人杀到刀口卷刃,靠鲜血和妥协才延续至今的。如果真要说感谢谁,恐怕要“感谢”那些带路党,那些汉奸们。这些汉奸们活了下来,于是我们的民族中间有很多的人都是汉奸的后代。等到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好像汉奸也确实是一次比一次多,以至于在抗日战争的时候汉奸的数量以千万论。这难道是值得自傲的文化的优势?那种观点,我觉得非常可笑。在南下的金兵中有大量的汉人,也有大量的汉将。最终灭掉南宋的那个元朝统兵元帅,是河北人,姓张。这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事,如果汉人们能够真正地以民族大义为重,团结一致对外,我们怎么可能被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和屠杀呢?

说到这,我觉得有点沮丧。今天就到这里吧。

 

 


咨询规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2007 易明心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 13718992622 支付宝:westenhill@126.com 微信公众号:www-ymxl-net
账号: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 6222 3700 2526 1435(颜浩) Email:jack2112@126.com
基本账户: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昌平支行 693412269 户名:北京医易艺信息咨询中心
备案许可证:京ICP备号0700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