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他山之石 >> 亚斯伯格氏症
转自中国心理治疗师网,中道有声帖子。原帖地址:http://www.easemind.com/club/a/a.asp?B=101&ID=163651
亚斯伯格氏症 (Asperger’s disorder) :
亚斯伯格氏症是一种泛性发育障碍。亚斯伯格氏症被归类于自闭性系列症(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因为它与自闭症的一些症状类似。这些症状包括主要表现在社交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重复性行为等。与自闭症相比较,大多数亚斯伯格氏症患者有正常智力功能,但有一些在动作上有些笨拙。虽然亚斯伯格氏症和自闭症持续直至一生,但是自闭症在3岁之前通常症状明显,而亚斯伯格氏症通在学龄前的年龄(约7岁)才出现症状。另外亚斯伯格氏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存在语言发育延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寻求与其他人交往的愿望和参加一些以社交为目的的活动。下面看看ICD-10与DSM-IV对亚斯伯格氏症的诊断标准:
ICD-10亚斯伯格氏症的诊断标准
A. 没有临床上显著的语言或认知发育迟缓。即2岁必须能说单个词汇,3岁要能说短句。自助技能、适应性行为和好奇心在3岁以前发育正常。但运动发育可能会有些迟缓,运动笨拙比较常见。他们可能具备某些个别技能并对此趋于偏执(与自闭症区别)。
B. 互动性人际交往有质的缺陷(与自闭症同)。
C. 行为、兴趣和活动上局限、重复、刻板和程式化(与自闭症同)。
D. 此障碍不能归咎于其他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反应性和去抑制性儿童依恋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强迫症。
From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ural Disorders Clinical Description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 (1992)
DSM-IV亚斯伯格氏症的诊断标准
A. 人际交往有质的损害表现在下列各项至少两项:
(1)在使用多种非语言行为(如眼对眼凝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来协助人际交往上有明显障碍。
(2)不能发展出与其发展水准相称的同伴关係。
(3)缺乏自发的寻求与他人分享快乐、兴趣、或成就(如: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炫耀、携带、或指给别人看)。
(4)缺乏社交或情绪互动作用(reciprocity)。
B. 行为、兴趣、及活动的模式呈现局限、重複和刻板程式化,表现为下列各项中至少一项:
(1)包含一或多种局限和刻板式的兴趣,其兴趣表现出异常的强度或专注。
(2)明显地固执不变地执着于特定而不具功能性的常规或定式行为(rituals)。
(3)特定和重複性的动作(motor mannerism)(如:手掌或手指拍打或绞扭、或复杂的身体动作)。
(4)持续专注于物体的一部分。
C. 此障碍造成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损害具有明显临床意义。
D. 没有临床上明显的一般性语言迟缓(如:到两岁能使用单字、三岁能使用短句沟通)。
E. 在认知发展或与年龄相称的自我协助技能、适应性行为、及儿童期对环境的好奇心等发展,临床上无明显迟缓。
F. 不符合其他的泛性发育障碍或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准则。
From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 4th Edition (DSM-IV).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
话说从前,在奥地利有一个牛人名叫汗斯-亚斯伯格(Hans Asperger)。此牛人心明眼亮,自小聪颖。他1906年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一个农场。据说他从小就有语言天赋,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出口闭口都是奥地利诗人Franz Grillparzer(1791-1872)的章句。可是他常常为不能交朋友而犯愁,同学们都觉得他很“个”或“不可勾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参加了青年运动,在那里遇到的一些同志他都与他们保持了终生的联系。他在193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维也纳的一家医院作儿科精神科医生。可能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关,牛人对儿童社交缺陷有特殊的兴趣。他对四百名患自闭性心理障碍的儿童进行了观察和研究。1944年亚斯伯格发表了一篇关于发育障碍的论文,他把这种发育障碍称为自闭性病态心理。后来人们把它称为亚斯伯格氏综合症或亚斯伯格氏障碍,这是后话。在他的论文中,他描述的这些儿童都是男孩,具有正常智力。而互动性人际勾通方面有本质的缺陷,并伴有一些奇特的行为。但没有语言发育迟缓。亚斯伯格还注意到这些儿童有运动协调性差、动作笨拙。他们对细节的记忆有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