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说说与随笔 >> 意象·人格面具(1)面子
——易经心理学互联网交流群微课第88次
主 讲:颜 浩(西山)
录音整理:辰悦
2019.6.26
从今天开始呢,我们要讲一讲“人格面具”这个心理原型了,所以首先我把咱们中国人的面子拿出来理一理、抖一抖、说一说。
华人的面子,是一种单薄肤浅的人格面具。为什么这样说呢?容我道来。
面子是华人世俗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就像身体的皮肤那样重要。在全世界华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里,面子既是润滑剂,又是障碍物。它具有数百年的文化积淀,它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是华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面子文化跟儒家传统文化、耻感文化以及集体主义的社会价值取向有着深厚的连接,也是中国人情社会的一种标志。它的符号象征功能、社会交换功能和控制功能,塑造并调节着华人的人际交互模式,至少你好、我好、大家好,看上去一切都还过得去,这可能也是台湾学者柏杨所说的酱缸文化的重要特征。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用面子替代尊严来说廉耻。“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其实就是刚才这个说法的翻版。还真有《人活一张脸》的电视剧,曾经热播过,讲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普通老百姓在人生观、道德观和生活发展等方面的一些变迁和遭遇。可是,皮是树活着的前提,但人不要脸,真的就活不下去了吗?可能有的时候正好相反。著名诗人北岛就曾经说过,“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看来不要脸和不要面子,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虽然说在大部分情况下,脸面脸面说的是一回事。在我们的语境里,“不要脸”是骂人,“不要面子”是评述某人在某件事情上的承受某种牺牲和损失的选择。但显然对于你我常人来说,“不要面子”是艰难的抉择,不要脸则更为严重,是万万不可的行为。可是有人偏不要脸了,大家也无奈他何,可见面子这个东西太薄,约束力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俗话又说“不看僧面看佛面”,“打狗要看主人脸”,这是在说背后有靠山。华人的集体主义文化氛围、高度集权的社会统治模式,无法消化也从未碾平过林立的山头——恰恰是因为集体主义文化才鼓励人们抱团取暖,却因为其他条件的不同(诸如地域、行业、风俗、族群等)而分为不同的利益群体——使得社会反而一盘散沙。人们之间维持一种模糊的边界和平衡,可能就需要一样东西,这个东西看似脆弱,吹弹不破,它叫面子。小喽啰面子不够大,山大王总还是要给个面子吧。找靠山,建立人身依附关系,似乎是华人立足社会的紧要大事。面子也就有了心理归属感、社会认同、身份标识的功能。但这也说明,面子这种人格面具得入伙扎堆才有保障,自身实际真的很脆弱。
俗话还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在说人被面子绑架了,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人要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看法中,于是就要承受心理上的煎熬和痛苦。民间婚丧嫁娶好面子讲排场大操办,靡费越来越多,超出经济实力,以至于陷入债务和贫困。至于在社会管理领域,某些地方政府大兴面子工程也是常见的现象,做给领导看,做给来宾看,做给群众看。面子工程说到底就是形式主义,不在乎实际上怎么样,但是一定要在面子上过得去。面子工程往往是短期的、低效的,最终是劳民伤财的,浪费纳税人的钱,甚至接下来要过苦日子的。这说明面子作为人格面具徒具虚名其实有害。
在人际关系巨大的张力要突破临界点的时候,也许有人会终于憋不住了,那么会先行警告“我要翻脸啦”。翻脸不认人,在华人的这个日常文化中、亚文化中,似乎是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我们会指责一些人无情无义,会说他“小脸儿说翻脸就翻”。好像在人群中,如果有人真不把面子当回事了,会对其他人造成很大的、很严重的威胁。人格面具应该是有益于人际关系的呀,怎么还可以拿来吓人呢?
有人说,面子可能就是华人的自尊吧,但是细细揣摩,你会发现,面子和自尊不是那么一回事儿。面子里边有自尊的成分,但面子是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人际维度,一个个体如果不想被集体主义文化所吞噬,就需要与集体达成妥协,面子往往是妥协的一个结果,默契的无文本协议,也是他在集体中最后的存在感。面子靠彼此给与,而不是发自内心,自尊则是发自内心的。自尊与集体主义或者个人主义文化关系不大,但是个人主义文化更有利于营养到自尊的形成。自尊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容易被扭曲为面子,因此,驳人面子很容易就会伤到人的自尊。在集体主义文化氛围中形成不扭曲为面子的良好的自尊,其实需要极大的勇气、特立独行的精神,当然也需要以自身的存在对集体有益,而不是纯粹为了私利不管不顾。其实,纯粹为了私利,罔顾集体利益的人,更喜欢运用集体主义的文化大棒去要挟别人满足自己,最低限度是要给自己面子。在华人社会里边,当人们要求别人给自己留一份薄面,如果他不是上海滩杜老板那种虚伪客套,那往往也是说明他已经被挤压得很不堪了,自尊已经无从谈起。
自尊高的人,讲道德,有原则,面子大的人则不一定。面子大的人崇尚的是吃得开,节操原则于他而言是拦路的障碍。为了面子,不顾自尊的事情也不鲜见。比如说,一些人在文革期间卖友求荣,无节操地为虎作伥。不那么有害的,在今天,比如说通过无聊恶搞,绯闻炒作,营造流量去成为网红。人们说他们敢于放下脸面,其实不是的,他们是为了露脸,在面子世界占到较大的座儿。放下一时的面子,是为了更大的面子。所以这也就可以说,面子大的未必自尊就高。时下正在打黑,很多黑道人物在这一点是很典型的。上个世纪在上海滩上混得开,吃得开,内心的卑微不会变,要靠攫取到利益,占有名媛淑女,跟政要点头哈腰合影留念,来给自己长脸。所以杜月笙啊,黄金荣啊,虞洽卿啊等等,这些人活得特有脸面,但谁都夹着一根狐狸尾巴。这些年来,一些文化不高的煤老板豪掷千万元,就为了跟女明星春宵一度,这对他们的自尊有丝毫的提高吗?不过是成为在同辈中相互夸耀的谈资而已。女明星丢脸了,但只要没人揭发,她照样微博吸粉无数。在如今,面子越来越不值钱不重要了,甚至有些人靠丢脸失面子也能涨粉,因为它成了眼球经济时代的热点。还有一些“大师”们名片带折,就为了印上数十个头衔,就好像带了一摞数十张面子,这就有了自尊吗?不,这叫厚脸皮。也更进一步说明面子的越发肤浅和廉价。
人以群分,在某个群体中露个脸,混个脸熟也是面子问题,但汲汲营营,终无所成,又自觉很没面子。所以面子也是在朋友圈晒给别人看的,自己反倒常常需要克服丢脸的感受。2、3、4流明星中难免有人有此感受,但是坚持不懈也不容易。有的人其实并不缺乏实力,缺的是人脉,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脉,越往高走,越是由一张一张的面子连接起来的。这些面子遮住了很多人上升的通道,甚至也阻碍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你是千里马,但谁认识你啊!面子不找个靠山,不往上爬,基本上没有用。
马云先生曾经说过:当你可以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那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换回你的面子的时候,那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那说明你已经是一个人物了;当你还站在那里,闲扯蛋,吹牛逼,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那说明你一辈子也就这个样了。我不能够确定马云是在哪个情况下说了这番话,但是确实,网络上一直热传这番话。他说出了部分的真谛,也就是说,面子其实是我们发展人生的障碍。面子常常卡住一个人,只能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却不能舒展自己的生命潜能,这就是面子,成为障碍的一面。然而突破障碍却要付出代价。
放下面子去赚钱,其实要克服的是一种耻感。用钱可以换回面子,其实是在说面子跟钱之间是可以交易的,但是,你觉得自尊可以用钱来交易吗?至于用面子可以赚钱,那就摆明了是不平等竞争了,这可能就是华人社会的通病,到处干什么都得讲面子。面子可以比大小,可以比出谁面儿大,谁很可怜。但是自尊是人人平等的,不会因为你是一个社会成功人士,你的自尊就一定会比一个尚未成功的人更高。自尊是我们许给自己的礼物,面子是众人吃剩的残羹。真正的人,需要的不是面子,而是自尊。通过自尊,向外打造一种更加成熟的人格面具,这种人格面具是用品行、口碑来构建的。以面子作为人格面具,非常的单薄,非常的肤浅。因为没有丢脸的人和丢脸的人一样都有面子,只要没人去指指点点那个丢脸的人,他的面子貌似就还在,他可以小心翼翼地自欺欺人。所以面子很多的时候是虚伪的,或虚拟的,它跟耻感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历史上确实有禽兽不如、极为可耻之徒,却活得非常的风光,很有面子。面子给华人带来了一种表面的稳定感和荣耀感,带来一些自欺欺人的信心,却常常要承受它的连累,超过自己的能力去付出,还可能为了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这都是面子惹的祸。
所以,我真的希望华人们,华人社会能够不再那么注重面子,而注重内在。在人际关系层面,能够有一种以成熟的、良好的品德作为经纬的人格面具,而不是以评价、赞誉作为材料的所谓的面子。希望每个人都敢于去做真正的自己。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