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西 山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说说与随笔 >> 《泽山咸》与《凤求凰》(2)
感应需要脸颊和舌头辅助了,也就是用语言表达来推动感应,其实也是感应力不足了,所以居于《咸卦》末尾。孔子用“滕”,这个字现在不用了,当年可谓精妙,是仿佛水沸泉涌的意思。水烧透了才沸,而泉涌则成为新的源头。《咸》到上六走完全程终成正果,中间又有多少分岔可能出局啊。试看人世间,有多少相爱的男女走不到头,甚至走到相杀的地步!
司马相如得到汉武帝委派宣抚西南夷的机会回到成都,与文君团聚,从此再也没有分开。此后的故事,诸如司马相如被人告发工作中受贿,死于糖尿病,等等,都跟《咸》模型无关了。司马相如悔悟后的选择和历程看《咸》之错《损》卦,上艮回顾、复返,坤为家、妻,震快速威风,兑喜悦。其中也包含他的使命,为汉王朝止损,纠正唐蒙在西南边区实施暴政所带来的普遍恐慌。当然,三人行损一人,茂陵女出局了,也是卦中应有之义。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故事被司马迁记录下来,从此成为千古文坛佳话,成为很多后辈诗人、辞家的题材和典故,也诞生了很多版本的舞台杂剧,以至于出现大量偏离原型意义的演绎和揣摩。这就是泉涌的过程。还有很多文人交口批评司马相如“傲世”,但奇怪的是对卓文君的批评却并不多见,颇值得玩味。(此结论见于日本高岗短期大学矶部祐子的研究论文《相如、文君剧之演变》,维基百科索引。)
而真实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则上六爻变为《遁》,早就退隐,远走高飞了。我也不敢保证是完全基于事实在写作本文,只能依从最早的文本《史记•列传•第五十七》和《西京杂记》为依据,加上对《周易•咸》的领会和个人的生活阅历、从业经验来撰写。《西京杂记》提到文君想自尽迫使司马相如打消纳妾念头,谁也不能保证她是否差一点就出局了,把一个基于人性的美好故事变成人间悲剧,毕竟不是没有呀,《梁祝》就是!还有《包公铡美案》关于负心汉的故事。
《咸》上卦兑上爻既象征文思泉涌其实也象征众说纷纭,日久生变也是《遁》,我们再也找不到真相了。但其实凡被认知的所谓真相常常基于人们的立场而不是超越立场的原始存在,但经历岁月洗涤而口口相传的故事却会越来越逼近原型,沉淀到自由的维基百科中。或者说,人们的集体无意识迫使故事变得更为接近原型了。而故事本身或许早已经在咸卦的某一爻或数爻变异进入另一卦了呢!
回看《咸》卦爱情模式,第一步是“咸其拇”,试探接近;第二步是“咸其腓”,有所行动;第三步是“咸其股”,执着相随;第四步是“咸其心”,征服境遇;第五步是“咸其脢”,处理意外;最后是“咸其辅颊舌”,以言相感。在每一步其实都存在这六个方面的工作要做,要试探,要行动,要跟随配合,要真诚,要小心意外,要会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圆满收场,成功隐退。发乎情止乎礼,《革》(艮止化离为礼),一开始就歇菜了,最为悲催,“爱无能”;畏首畏尾不行动了,《大过》,耽误时间错过机遇不说,还可能被人讥议;生米煮熟想反悔了,《萃》,更多烦恼来扎堆,身败名裂,妥妥干了次坏事;搞不定境遇得不到祝福,《蹇》,从此日子变得不好过;变心了,出意外了,虽仅为《小过》,却有可能从此灵魂空心;终于得正果了,《遁》,该退场了。所以啊,天下有情人,爱是心灵的历险,爱一次真的不容易,要好好珍惜!
参考文献:
《周易•咸》(周)姬昌、姬旦、孔丘
《史记•列传•第五十七》(汉)司马迁
《西京杂记》(汉)刘歆、(晋)葛洪
维基百科索引之《相如、文君剧之演变》(民国)矶部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