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北京医易艺信息咨询中心

电 话:13718992622
E-mail:jack2112@126.com
Q Q:66163793
微信:westenhill-rainpapa
微信公众号:www-ymxl-net
支付宝:westenhill@126.com
账 号:6222370025261435
开户行:工行牡丹卡中心
户名:颜浩

易明心理咨询网 >> 探索思考 >> 学习笔记 >> “依赖”和“依恋”辨析

“依赖”和“依恋”辨析

时间:2016-11-17  点击:

       一位年轻女生在感受到无法处理的痛苦的情感纠结后勉强结束了与女咨询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她为自己对咨询师的强烈“依赖”而自责、愧疚和困惑。因此到中国心理治疗师网发帖求助。原贴地址:http://www.easemind.com/club/thread-209150-1-1.html。我很晚才发现这个帖子,感觉有意思,说两句。


       这位女生一再提到一个词汇“依赖”,其实不是依赖,而是“依恋”。依恋是一种有趣的人际关系,当依恋不成熟的时候,它其实跟客体对象关系不大,而是跟客体对象的“回应性”紧扣在一起。对于早年依恋受挫的患者,内心有个小孩子没有长大,停在那里,她不敢找人去依恋,比较防御,患者看上去还比较独立,朋友关系淡淡的。但只要有人跟她建立一种有良好的回应的人际关系,依恋就会产生,并且“变本加厉”。最初良好的回应性是培育依恋的温床,随之不能满足期待的回应性则激发起拼命的依恋,因为患者相信,一定是自己表现不够好,表达依恋不够,对方的回应性才那么低的。其实,对方的回应性可能变化并不大(也不排除发现依恋很难处理有意疏远的情况,这会造成二次受伤)。换一个素质过得去的咨询师,只要在开始的时候回应良好,让患者放下防御,这种情况也会发生的。但患者相信这是特定的人造成的,而不是此人的回应性造成的,是因为内在的孩子有强烈的表达忠诚的需要。这位女士早年依恋受挫,看情况很可能是母女关系里的问题,不知处理得如何。



       咨访关系中出现依恋性质的移情,咨询师的反移情应该被觉察和调整。不能有厌恶和疏远(这会把患者弄疯掉),不能无原则地满足患者的依恋(这会把患者弄傻掉),保持适当的回应性,并让依恋呈现出来,进行探讨分析,帮助患者学习别的人际关系模式,不被依恋-拒绝这种模式困住,并要允许依恋作为正常人际关系存在。精神分析喜欢培养与母体分离的独立个体,其实这是一种幻想性的理想。没有人能真正做到与母体的分离和独立,全体人类都具有本体心理学大师安东尼奥所说的“母亲-孩子型两价人格”。本案中楼主一再使用“依赖”这个词汇而不是“依恋”,会不会也受精神分析观念的影响,从而为自己的依恋行为而羞愧呢?
       其实,楼主和咨询师之间存在这样的依恋关系应该被包容和呵护,无须羞愧。只要依恋被分析过,并学会其他的人际方式了,在咨访关系结束之后继续保持依恋也未尝不可以。经常通信、打电话,见面拥抱一下,这些活动看上去似乎不吻合咨询伦理,但只要你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一切都发自自然,其实就是亲密朋友之间的依恋了。
       成熟的依恋是有对象的,并且对回应性的需求是不执著的,与它不成熟的时候相反。成熟的依恋就是友谊。


咨询规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2007 易明心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 13718992622 支付宝:westenhill@126.com 微信公众号:www-ymxl-net
账号: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 6222 3700 2526 1435(颜浩) Email:jack2112@126.com
基本账户: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昌平支行 693412269 户名:北京医易艺信息咨询中心
备案许可证:京ICP备号0700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