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易明心理网 西山工作室

北京医易艺信息咨询中心

电 话:13718992622
E-mail:jack2112@126.com
Q Q:66163793
微信:westenhill-rainpapa
微信公众号:www-ymxl-net
支付宝:westenhill@126.com
账 号:6222370025261435
开户行:工行牡丹卡中心
户名:颜浩

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易明观点 >> “需于血,出自穴”辨析

“需于血,出自穴”辨析

时间:2019-10-08  点击:
 
    《周易•需》有临险待时的意旨,这不会有太多争议。但《需卦•六四》爻辞“需于血,出自穴”,通常都被翻译成“在血泊中等待,从洞穴里(逃)出来”(台湾傅佩荣教授等),意象鲜明,情节惊险,可惜逻辑存疑颇多。首先这个意象在现实生活中是罕见的场景(除非你想象一下,在古代战场上有个没被搜查的洞穴,你是个逃兵躲在里面等待战斗结束……),不具有典型意义,不大可能用于易象。一些前辈努力把它解释为脱离困境,也多少有点一厢情愿。六四阴爻处偶位,上承九五之阳,下应初九之阳,按易经卦理是和谐吉祥的,似乎不该说困境和凶险。那么爻辞究竟在说什么,又是如何匹配易象的?
    我们先罗列几位先贤的解释,听听他们怎么说。
    首先当然是孔圣人的:《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怎么样?只能摸摸脑袋,太古老了,还得找人翻译《象》。
    其次,读三国魏王弼的解释:注:凡称血者,阴阳相伤者也。阴阳相近而不相得,阳欲进而阴塞之,则相害也。穴者,阴之路也,处坎之始,居穴者也。九三刚进,四不能拒,见侵则辟,顺以听命者也,故曰“需于血,出自穴”也。他顺便把圣人的“顺以听”也给解释了。王弼把文意贯通是个高手,但他不太懂象是出了名的。按照他的逻辑,九三刚进的方向,若坎之始是穴,九三明明就是入穴,可是经文说的是出穴啊!没关系,唐朝孔颖达先贤来帮他疏通:疏:……但易含万象,此六四一爻,若以战斗言之,其出则为血也;若以居处言之,其处则为穴也。穴与血,各随事义也。但问题是,凭什么说血就一定是阴阳相伤?另外,阴阳不是相互吸引的么?
    其三,我们跳到北宋程颐。在《周易程氏传》中他的解释是:四以阴柔之质,处于险,而下当三阳之进,伤于险难者也,故云需于血。既伤于险难,则不能安处,必失其居,故云出自穴。穴,物之所安也。顺以从时……后文即以“顺以从时”解释了孔子的《象》。可以说,语义逻辑上越来越贯通了,读起来一点毛病都没有了。
    其四,南宋朱震在象学上颇有造诣,本于象,他在《汉上易传》中是这样解释的:乾变坎为血,九五大壮乾变,故曰“血”。坎为隐伏,兑为口穴也。六四,处险者也。据坎兑之际,三阳自下而进,故曰“出自穴”。六四安其位,以一阴碍之,有险在前,进退不可,则阴阳必至于相伤。小人安险,不伤不已,故曰“需于血”。……他虽有易象上的洞见,但仍试图迎合前贤的观点,将六四解释为阻阳上升的障碍。后文以“六四坤,顺也。坎,耳听也”释孔子之“顺以听”令人击节赞赏。他说清楚了“穴”,但“血”仍宗“阴阳相伤”之说。
    明朝来知德先贤在他的《周易集注》中如此解释:“坎为血”,血之象也。又“为隐伏”,穴之象也。偶居左右,上下皆阳,亦穴之象也(这说的是上互离卦,如“口”之形,会意为洞口)。“血”即坎字,非见伤也。……他也许是最早否定王弼“阴阳相伤为血”的观点的。他说,“凡看周公爻辞,要玩孔子《小象》。若以血为杀伤之地,失《小象》顺以听之旨矣。
    清人擅长训诂,看惠栋《周易述》:注:坎为血,故需于血。云从地出,上升于天。自地出者莫不由穴,故出自穴。倒是简洁,把坎定象为云,需就是等待云降雨,天上升的时间。但把生物之血和气象之云编排到一起的逻辑是什么?
    民国尚秉和先生认为“血”通“洫”,资料见今人常秉义先生《易经入门》:六四“需于血”者,尚氏云,血,洫之省字,沟洫为坎象,互兑为口,故为穴。……四之所处,前临沟洫,故曰需于洫,而居兑穴之上,故曰出自穴。……其师尚秉和训“血”为“洫”。这是另辟蹊径了,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可是我从洞里出来站到沟前就得顺从听话?或者究竟谁从洞里出来,听谁的话?还是存疑。
    我觉得还是寻根溯源,从古文字入手参详,或许能获得领悟。西周处于上古末期,文字的变化转义尚不复杂,仍处于早期创造阶段。西周流行金文、竹简篆书,其早期《周易》创生阶段文字可能接续殷商甲骨文。如果一个字能追溯到甲骨文,就能通过字形会意辨认出它最初的意义和用法。查阅《汉典》,“血”的甲骨文字如图:
 
    这个字的意象是:在礼仪器皿中有一枚心脏!这个意象令人毛骨悚然。它分明是殷商时期活人祭祀文化的核心要素,中美洲玛雅文明、阿兹台克文明一直有这种祭礼,用于祭祀鬼神。鬼是人所归,于是称为祖先;神是人所伸,于是称为精神。精神是我们灵性的根源,祖先是我们肉体的根源。血祭就是以活人心脏供奉祭祀鬼神的仪式。甲骨文“血”当指后人所说的血祭。商以后,牲祭更为普遍,但祖先或神明来享用祭品仍称血食。现代少数民族地区的血祭指宰杀牲口的祭祀。因此,成书于周初的《周易》,《需六四》的“需于血”应指“在血祭中等待”。那么谁从穴中出来呢?
    先确定穴在哪里。下互兑为口,最早的穴字目前能查到在楚简和帛书中有(甲骨文肯定有),为人居的土室,穴居人、半坡遗址可见。后来人逐渐住到地上,而造土室给死者居住,称墓穴,所以王弼说“阴之路”是在理的。殷商和西周贵族不太可能仍住土室了。下乾卦和下互兑卦组成一个上部开口的通道,乾为圆满为生命,伏坤为土,即穴,而以兑为穴口。兑上有半震为足为出(因半震,仅仅是出来而不会走开,即兑卦伏艮为止,站在那里不动)。出的甲骨文字形是一只脚朝向离开坑的方向。或者说上互离为出现,也讲得通。六爻卦按后天的天地人三才分,初、二属地,分别代表地下和地面。六四爻应初九,初九在地下,乾为祖先,初九为乾元,因此论先天代表神明,论后天代表祖先。祖先被六四吸引上升。六四凭什么吸引祖先?
    上卦坎为心,六四就是往下流淌的血,所以吸引到祖先了。出自穴的是祖先。
    六四阴爻当位得应,因此安祥贞静柔顺,居“上坤”之始,也代表后代民众。哪来的上坤?坎先天为坤,坤生坎,是坎的背景——血祭是后代民众操办的呀!所以,“顺以听”指后代民众顺从和倾听祖先的声音,这声音通过巫师祭司来传递。兑为巫,为说,离为明,坎为耳朵为听。或者通过尸体(注,不是指死人,而是代表死人受祭的人,通常从子孙后代中选最像祖先的人代表祖先,于卦为离卦,因其后天代乾。)来传达。需卦是临险待时,怎样把握才恰当,对于古人来说,听听祖先怎么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也正是有了血祭之后,才有分享祭品的事情: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而之前没有倾听祖先,则是教训: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解开这个谜团,也就顺便解除了《小畜•六四》的困扰:“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意思是:“心怀诚信,血祭之后谨慎出行,没有灾祸。”有意思的是,其中的“去”字,甲骨文字形是“大人两脚跨穴口两边”,显然刚爬上来不久。
    历史上的商周时期的人们都知道“血”指一种祭祀仪式,血液的意思是衍生出来的,所以经文中不提祭。后人只知道血指一种红色体液,秦皇“书同文车同轨”之前,甲骨文就已经不再使用,有了美观变形的篆书。孔子显然是知道的,但当时的研究重点是象之理义,所以他著了《彖》《象》,没有白话翻译的需要,因为语言变迁与周初差距不大。随着汉代易经研究逐渐出现古象失传,经历东汉虞翻对易象的花样翻新,学者们逐渐就读不懂《周易》了,才有了王弼扫象专注易理,随后历代参商述作,难出虞王窠臼了!北宋麻衣道者和陈抟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代也有不少学者试探打破他们的约束,北宋邵雍、朱震等颇有建树。民国时期的尚秉和先生通过研究《易林》找回许多失传的古象,大大推动了关于《周易》的真知灼见的涌现。但今天对《周易》的探微索隐,仍然颇有可为。
    这些年来,我结合心理临床应用所获得的经验,加上与《翠玉录》的比对研究和对古籍的一些探索,利用工作余暇重新整理翻译和解读《周易》经传文本,力求披沙沥金,做到理象数占浑然一体。我将抛砖引玉,有所分享。敬请关注本公众号相关讲座信息。可扫二维码加关注:
 
 
 
 
 
 
 

咨询规则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4-2007 易明心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 13718992622 支付宝:westenhill@126.com 微信公众号:www-ymxl-net
账号: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 6222 3700 2526 1435(颜浩) Email:jack2112@126.com
基本账户: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昌平支行 693412269 户名:北京医易艺信息咨询中心
备案许可证:京ICP备号0700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