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心理咨询网 >> 理论探索 >> 他山之石 >> 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3)
分离性障碍(癔症性精神障碍)(3)
时间:2019-03-19 点击:
2.所见症状常反映出病人对躯体疾病的概念,即是其想象中的应该如此表现。与客观的生理或解剖机理不相符合。
3.病前往往存在应激性事件。通过对病人精神状态和社会环境的评定,常可发现,功能障碍所致的残损有助于病人逃避不愉快的冲突,甚至有继发性获益。虽然他人能清楚地看到所存在的问题已经解决,但病人对此一概否认。
4.症状严重程度与周围环境有关,暗示性言语或行为可以造成症状的波动。
5.病人不愿探究躯体症状的心理性病因,但对己有残疾惊人地冷静接受,即“漠然置之”。通过观察,可发觉其关注与应激事件有关的问题。
转换性运动障碍,多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的全部或部分丧失功能;瘫痪可为部分性的,即运动减弱或运动缓慢,也可为完全性的;可有各形式和程度的共济失调,尤以双腿多见;也可有一个或多个肢端或全身的夸张震颤。总之,可以表现为近似于以下疾病的任何形式:共济失调、失用症、运动不能症、构音困难、异常运动、瘫痪。
转换性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转换性感觉麻木和感觉丧失。病状表现不符合感觉神经的分布。其中,视觉障碍很少是完全性的,多为视野模糊或“管状视野”。病人虽有视觉丧失的主诉,却惊人地保留着完好的活动能力和运动表现。
二、诊断
注意以下诊断要点:
1.有心理社会性应激因素作为诱因。
2.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功能丧失或障碍:肢体瘫痪、站立不稳、步行不能、失音、失明、耳聋、皮肤感觉脱失等。
3.临床表现形式与神经解剖生理相矛盾。
4.有充分根据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三、治疗
1. 心理治疗
(1)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探究症状的潜在心理症结和动机,了解人格结构和幼年经历,建立心理动力学模式,修通而使症状缓解。
(2)催眠治疗
在催眠状态下,可以了解分离性症状的结构、原因。对难以催眠者,必要时可行阿米妥分析。催眠状态可予适当的暗示治疗。
(3)支持性心理治疗
对于情绪反应激烈、功能障碍明显者,给予心理支持、疏泄、解释等,有一定疗效。
2.药物治疗
对于情绪症状明显者,可予抗抑郁、抗焦虑药对症治疗。另外,亦可用药物或安慰剂暗示治疗, 例如,常用葡萄糖酸钙静脉用药治疗分离性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