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心理咨询网 >> 栏目导航 >> 网站资源 >> 地震灾后有效的心理救援(3)
地震灾后有效的心理救援(3)
时间:2008-12-17 点击:
有效的非治疗性干预
在灾后心理救援中,有很多非治疗性的干预方式被证明是有效和受欢迎的。这些方式包括个案访谈和集体辅导、小组晤谈等。在这里所说的个案访谈是指与灾民的一般性接触和抚慰、倾听,不涉及创伤治疗。我们采用的方式是直接来到灾民安置点棚户门口,在征得主人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并坐下来,以与被访者平等或更低的身体姿态询问他们当前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曾经的逃生经历,鼓励他们树立重建生活的信心。集体心理辅导是针对灾后群众群体的心理安抚活动。活动形式采用游戏、互动体验、问答、讲座等不同形式展开。小组晤谈则是指对灾区一线救援工作人员做的心理支持活动,以心理小组督导或辅导,以及分享经验的方式举行。
我们小分队总共进行个案访谈254人,集体心理辅导(包括讲座)12场共4640人参与。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也是以集体心理辅导为主要工作的。我们举办过两场对当地医护人员的小组晤谈活动,都得到肯定。在个案访谈和集体心理辅导中产生出个案治疗35人次,都取得较好效果。
访谈中发现,城市居民的主要心理问题是恐慌。他们大多住房结实没有倒塌,但内伤严重,担心余震而不敢居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广元万源老街举办了有200多名受灾群众参与的灾后集体心理辅导活动。我们的活动主体是有奖问答和现场咨询答复。在第一部分的有奖问答里,第一个问题是:这次“5•12”大地震的震中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解放军投入抗震救灾的总兵力达到多少万人?第三个问题是,如果再有较大余震,室内有桌子的话,你应躲在桌子底下还是桌子的旁边?第四个问题是请你分享一件震灾后发生的令你感动的事情,第五个问题是想想五年之后的你,是怎样的一个境况。我在问题的设计中包含了三个重要的心理暗示:1、灾难是可以成为知识被纳入个体的经验的;2、灾难中的个体可以不是孤单无援的;3、每个个体的发展可以选择不停滞。我根据观察,尽量有意识地挑选不同职业、年龄的人,他们中有老人、店主、农民、医生、基层干部、家庭妇女、小学生、打工妹等。奖品是收音机,里面藏有北京市民学生和机关干部的信件。随着一封封信的打开宣读,活动中高潮迭起。第四、第五个问题可以邀请多人上台分享。一位饭店服务员的家乡是北川县的,她讲述了生还者的坚强,涕泪俱下。一个带着孩子的母亲则讲述了对村干部先公后私挨家挨户为村民服务的感动。一位女店主对遭受的损失感到痛心和惋惜,但坚信五年之后她还会发财,把生意做得更大。对所有这些分享和梦想,我们和现场的群众都给与了积极的肯定和支持,掌声不断。活动开始前,来参加的民众有些人行动迟缓,许多人脸上是麻木、忧郁缺乏热情的。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表情变得活泼了,许多人热情地跟我们挥手告别。在广元凤冠广场我们也举办了类似的集体辅导活动。
震灾后面临高考的中学生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地震的冲击正好发生在他们为人生拼搏的节骨眼上。他们需要放下心理上的恐慌,尽快处理因为丧失而产生的痛苦和不舍。我们在什邡洛水中学、雍城中学和绵阳南山中学都做了面对中学生的大量的集体心理辅导工作。洛水中学是承受重大人员伤亡的学校,集体辅导的时候非常谨慎,采用正向积极的心理疏导和稳定化技术进行。并对集体辅导中产生的个案治疗需求高度负责,保证治疗效果的稳定和良好的预后。绵阳南山中学的集体辅导采用广播来做,难度很大。我们采用催眠导入,使群体意识集中在咨询师的声音上。经过自我介绍建立关系展开话题、回顾震前经历的生活觉察到变化是常态、引向震灾的突然而不可避免成为命运或者生活的组成部分、劝慰放下恐惧转移注意力到人生更大的事情上来、分享自身高考复习的经验、鼓励畅想把个人经验融入民族和人类经验、启发学生想象和设立五年之后的愿景等步骤,逐渐移除学生心中的块垒。我们在可能唤起创伤情绪的地方都提醒学生采用想到自己的左右手(眼珠随动帮助寻找)的方法来加强左右脑的联系,建立认知和情感的神经连接。同时我们也作了个案治疗的保障准备,在集体辅导之后,为产生需求的13个个案做了个别辅导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