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明心理咨询网 >> 岁月心迹 >> 灵性之境 >> 激情帝国(上)(5)(2)
激情帝国(上)(5)(2)
时间:2019-03-20 点击:
2、山雨欲来
初秋的玉龙山多雨,阴晴不定。云仿吾带着从蓝周国回来已经大半年的云龙生一起下山来,两人都骑了骡马,驮带了一些山货,是山药、熏猪腿、笋干和板栗。远远望见大名城被乌云罩定,云仿吾心中感到不祥,暗自用归藏易占了一卦以测帝运,竟得“小蓄之坤”,六爻居然有五爻变化,不觉大惊。回想连日来自己有些惶恐乱世末日色彩的梦境和最近自己不自觉地常跟博士们探讨国家兴亡大计的言行,预感到国家要有重大变化。他在骡马背上打谱,该跟皇帝说些什么为好。饮食伤身?美女惑主?宵小密谋?虽然卦象卦意都可以指向这三者,但更重大的问题、更根本性的问题在于民间蓄积的力量和财富、被压抑的愿望和祈求需要被疏导和重视,民众的权益需要伸张。这才是卦象的宏旨。经济发展和思想成熟已经在呼唤一个新的时代了,国家政治需要一个新的架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成公圣教需要返本溯源、推陈出新才能担当教化新时代人民的责任。新时代属于两亿坤众,而不是一姓乾君。君王如果不想被抛弃,就必须顺应。
他们先到了东院南王府,门上认得是云先生父子,不敢怠慢,飞奔入报。南王大喜,亲自出到门口迎接,大叫道“可想死我了”,上前一把就抓住云仿吾的手,一起往大堂走。门人卸了山货,忙走侧厢甬道把骡子牵到后院根马槽去喂。云仿吾也笑道:“知你脾虚,又带了点山药来,不成敬意。”
“真是感谢你啊!”南王道,“去年底托人捎来的山药粉快吃完了。这山珍海味就是戒不掉,这脾虚的毛病正不知何时得愈,就靠你那山药膏天天对付着修补啊!”
“看你印堂气色已经偏暗,断不可再喝酒吃肉了。务必素食调理半年,否则饮食伤身,恐有大不吉利啊!”
“昨日酒后腹泻,神医巫亘给我诊治,也是这样说的。可是本王一天不吃肉就浑身不舒坦啊!嘴馋难当!”
“皇上急要见我,我看还是先过去吧。”云仿吾知不可劝,就扯开去。于是南王便带云仿吾去见建文帝。云龙生留在南王府等他义父。
云仿吾和苏帝、南王三人谈了一夜的话,最后同榻抵足而眠,直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云仿吾给予苏国的新建议是“博学问、扶工商、开清议、立宪章、练士卒、威八荒”十八字方针。博学问是指不要局限于只通过对成公圣教的学习研究来取士,要鼓励和支持其他学术人才的选拔。就象武举一样,朝廷还可以开医药举、蚕桑农艺举、工矿冶金举、归藏算术举等项目,选拔特殊专门人才。他还特别指出,首先,朝廷选拔只是提供一种权威的资格认证,并不一定就必然要由皇家雇佣。其实吏部也有取得进士、举人身份而暂时无缺可授的情况,与其闲置无禄,不如受雇于私人,比如参加官员的幕府等等,这已经是正常现象。同样地,地方豪强、矿主、富商等因为逐利,必然乐意雇佣经朝廷选拔论证的特殊专才,来扩张其经济实力。朝廷要扶持和保护工商活动,并在税收上本着严格和公平的原则,就象牧羊取毛一样取之不竭,国库就一定会非常充实。其次,朝廷不可能明察秋毫,不应该包揽一切,虽然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但实际上自古以来就没有完全做到过。只有“开清议”使民情上达于天子,“立宪章”以确立规则取信于民,使上下君臣关系规范化,君主才可能获得子民的彻底的支持,上下同气。清议必须有广泛的代表性、及时性和真实性,朝廷可以设立国议郎馆,简选各行业菁英人士充任国议郎,厚禄免死,畅所欲言,取其多数而采信。尚书省一切政务计划都要在国议郎馆咨议通过后再上达圣裁,然后交中书省拟旨,发回尚书省施行。或者更进一步,令一切政务经国议郎馆批准后施行;第三,宪章则务必声明朝廷有保护私产,保护民权之义务。朝廷承诺无法外法、刑外刑。为防止官权对民权的侵削,必须将法权从官权中独立出来监督官权。他建议设立独立大司法,位极人臣终身免死,由国议郎馆选举,皇帝授权任命。各道御史,各路按察使,州府典史等官专属大司法垂直领导,地方官员只顾行政,不再问刑司法。至于“练士卒、威八荒”,乃是云仿吾精研邸报及与海商交谈后得出的结论。西北蓝周高原的明月王朝、北方者音草原的赫奴、东海野麻台、南海隗磨、西南真纳、珈师等周边邻国军事实力增长很快。而西大洲诸大国已经开始在海洋上争夺霸权并试探着向东方发展。如果在军事上固步自封,苏国就成了肥肉,很可能在百年之后坐困中土,被动挨打,任人宰割。他特别提到要进一步研发和应用火器,以提高军队的攻击力。南王提出重修北方古长墙的建议,云仿吾认为糜费并且无用。理由是,前梁及本朝的皇统都来自北方戎地、古长墙之外。自战国末年诸侯修墙以来,挡住北方掠夺的都不是墙,而是强大的武力。自古能攻者才能守,而善守者必败。修墙乃是先困人而后自困之道。比如围棋,团眼苟活、长蛇必死,而厉行杀伐者胜。团眼者就如筑城,长蛇者比如北方古墙,而杀伐不辍者比如草原骑兵。要长不败,先胜赫奴,要胜赫奴,先利火器。荒漠的推进使今日之草原只有战国时代之草原的一半面积了,而荒漠还在前进。可以预见,赫奴之后草原必衰,国家的威胁恐怕不再是来自北方,而是海洋。因此古长墙不修也罢。
苏帝无法理解法权独立的必要性,也对设立国议郎馆感觉多余,认为只要加强皇权监督,百官勤政爱民,自然就可做到上下通达。因为政自上出,所以培养一个优秀的皇帝,比招纳一百个七嘴八舌的儒生更重要。只有精英儒臣和开明皇帝的亲密合作,才能令国家繁荣昌盛。他对“博学问、扶工商”最为首肯。南王长期镇守大名,对工商业和市民阶层的需求最有感觉,因此对“开清议、立宪章”的建议比苏帝理解得更透彻一些。而对“练士卒、威八荒”,苏帝和南王均认为尚非紧迫的事情。苏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没有哪个邻国能匹敌。境内尚有三巴道和西南道没有充分开发,远洋探险只是民间少数生意人的事情。不过苏帝同意在适当的时候由朝廷组织一支大船队开拓新的远洋航道,宣示国威。同时增建东海水师,改进各水师装备,增加炮舰数量和火力,训练火绳枪营,改进枪械。目前的火绳枪跟连珠手弩相比,除了弄出吓人的声响外并无优势,发射频次和命中率也不如连珠手弩。不过被火绳枪击中者身体炸个大窟窿,断无生路,因此兵部的书生们认为有伤上天好生之德,曾一度禁止制造。
云仿吾的思考没有被苏帝和南王完全接纳理解,心中颇有些失落。他想,或许他太超前了,已经脱离苏国的实际?或许苏国必须要经历疼痛,经历战火洗礼?建文帝和南王非常欣赏他的学术成就和远见,却顽固地停留在现实的大地上,坚持着绝大多数圣教子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害怕云仿吾的设想带来政制的混乱和思想的冲突,带来流血动荡,害怕百姓们通过国议郎的嘴巴要得更多,欲壑难填,全然忘记忠君爱国的本分。云仿吾非常理解他们的担忧,努力为他们勾勒和描绘新时代上下和融、共同发展的局面,阐述他的大和世界理论。但皇帝和南王还是疑虑重重,只同意在政治体制的局部进行一些改良,提高政府的效率,减少腐败。云仿吾最后只能带着遗憾告辞。
辞别苏帝,在回东院的途中,云仿吾将云龙生和葛武两个弟子推荐给南王。相对建文帝,南王要更加接近云仿吾的思想一些,他比较认同大和理论。云仿吾直觉南王很可能会被推向历史的前台。
葛武在莲花书院负责后勤总务,云仿吾发现他很有管理天赋,书院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葛武为人疾恶如仇,富于侠义心肠,身上还有一种与书院这种环境不相和谐的狠劲和霸气,云仿吾给他的评价是“寓正于邪,行常于险”。他还善于笼络和凝聚人气,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将帅型人才,放到南王身边一定能有大作为。而云龙生则一方面机敏干练、刚猛而缜密,另一方面更喜的是心地纯良质朴、正直无私,同时拥有这两方面的禀赋是罕见的,更何况他拥有与草原人作战的经验,曾经是蓝周国的高级将领和伯爵,今后或许用得上。云龙生是个具有非凡的执行力的助手型人才,南王身边最缺的就是这样的人。云仿吾提醒南王,他的相国和司马在大名的影响力太大了,不正常了。南王听了只是淡然一笑。但他很高兴地接受了云仿吾的荐举,让葛武担任王府副总管,云龙生任中书舍人的职位,实际上做贴身书吏兼侍卫。这两个新人的到来打破了南王府旧的格局,过没多久,所有的仆人跟班衙役等都被葛武摆布得伏伏帖帖,浪费、陋规、懈怠、懒惰等基本绝迹,让葛武感觉清闲得无聊,就把从南王书房里找到的太武帝时代归藏大师兼堪舆名家袁天师手绘的《天下山川图》大型卷轴挂在自己的房间里研究以消磨时光。而云龙生则成了南王的得力臂膀,以办事可靠和高效深得南王器重。两人在王府的生活中也赢得了南王子司马承志的友谊。司马承志向葛武学习武艺,向云龙生学习马术,进步很快。